“網(wǎng)撤”副市長實屬欲蓋彌彰
zs-bk.com?2012-06-08 10:54? 馬騮山?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安徽蕪湖市副市長詹云超因騎自行車送女上學,受到輿論熱捧,。但隨后記者驚訝地發(fā)現(xiàn),,380余萬人口的蕪湖市竟然在正市長和一名常務副市長外,另有11名副市長,,大大超出一般職數(shù)。受到質(zhì)疑后,,蕪湖市政府網(wǎng)站更改了有關副市長的名單信息,,將其中3人的名字撤下。(6月7日 鄭州晚報) 詹副市長“一朝騎車天下聞”,,引來公眾嘖嘖稱贊,,不想?yún)s“拔出蘿卜帶出泥”,蕪湖其他副市長扎堆的奇觀也一并進入了公眾視野,,看來古賢哲老子所云“禍兮福所倚”,,真是一點不假;而不知是哪位領導發(fā)話所致,,蕪湖市立即“網(wǎng)撤”了3個副市長,,至少從市政府網(wǎng)頁上,副市長職數(shù)立即變得不那么刺眼了,。只能愈加令人好奇其中玄機——“掩耳盜鈴”乎,?“暗度陳倉”乎? 這三人中,,除一名副市長已調(diào)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外,,其余兩人職務變動無跡可尋;蕪湖市委宣傳部負責人士回答說“搞不清楚”,;記者聯(lián)系政府方面,,也“未獲回答”。這“有木有”的猶疑,,也只能惹來公眾“合理想象”了:該市是否為了在做表面文章,,以敷衍民意? 副職泛濫,、冗官扎堆,,確系歷代官場之尋常景觀,但“西漢時1:7945,,唐高宗時1:3927,,清朝康熙年間1:311,新中國建國初期大約1:600,,目前1:28左右”的官民比,,考證固然周詳,卻也不能簡單地拿歷史數(shù)據(jù),來得出“今不如昔”的弱智結(jié)論,。畢竟現(xiàn)代官員統(tǒng)轄的人數(shù)之眾,、所“承載”的事務之繁雜,非古代可比,。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也表示,,地級市應配備多少副市長并無現(xiàn)成規(guī)條。因此,,公眾不希望看到“供養(yǎng)”官員數(shù)量的膨脹,,這是肯定的;但更在意的,,也許還是兩點:一是任前要給予公眾參與權(quán),、知情權(quán);二是免職時合于程序正義,。 但遺憾的是,,目下官員的誰上誰下,大多系因人設崗,,酌情而定,,充滿隨意性,編制委員會的嚴格規(guī)定在某些領導權(quán)力欲的淫威下,,形同虛設,;而一旦聞聽有輿論監(jiān)督或者民意上的風吹草動,,相關部門立即“心領神會”,,見風使舵,先“降溫滅火”,,然后再做它圖,。類似例子,從被“雙開”的原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邱曉華,、因特大井噴事故引咎辭職的原中石油老總馬富才,,到派警察進京抓記者的“史上最牛縣委書記”張志國等諸多官員的“東山再起”中,,均可見一斑,,由此足見官場“危機公關”之必要和玄妙。 毫無疑問,,慵懶扯皮,、效率低下,官僚主義泛濫,、揮霍浪費納稅人財富等副職,、冗官帶來的問題,并非簡單“網(wǎng)撤”幾個副市長所可濟事,;“網(wǎng)撤”,,既名不符實,,有弄虛作假之嫌;又屬于程序違規(guī),,對官員的升遷及前程不負責任,。就此一事件而言,網(wǎng)上民意剛一出現(xiàn)就被誤導進入了一種假象之中,,只能益增遭受愚弄之感,。 因此,蕪湖市應對此一事件及早做出澄清,,將正常的任免程序通過媒體公諸于眾,,不要再玩這種“網(wǎng)撤”的障眼法。只有公布真相,、消除疑慮,,才能避免“欲蓋彌彰”的尷尬出現(xiàn),也才符合“危機公關”的核心要義,。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08]問題官員的任免更應接受監(jiān)督
- [ 08-09]干部任免票決制尚需配套建設
- [ 07-08]抽簽任免官員是對百姓的搪塞
- [ 04-22]召開聽證會 說明官員任免理由
- [ 04-22]任免官員要說明理由關鍵在細節(jié)落實
- [ 06-12]“火線任免”見證“猛將出于卒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