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釋要講科學,,更要講人性
www.fjnet.cn?2012-04-23 12:26? 王垚烽?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4月19日,衛(wèi)生部全國合理用藥監(jiān)測系統(tǒng)專家孫忠實在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時說,,如果吃一種藥或者兩種藥,,一天吃六個膠囊,一天三次,,一次吃兩個,,也沒有吃掉多少鉻。所以,面對這樣的事情,,要冷靜,,不要恐慌,不要把藥用空心膠囊鉻超標說成很大的危害,,這樣造成老百姓都不敢吃膠囊了。(4月19日人民網) 當全社會都因“專注皮鞋30年”的修正藥業(yè)等9家藥企14種膠囊被檢出鉻超標,,而再度陷入對于藥品安全的集體恐慌之際,,作為藥監(jiān)系統(tǒng)的專家,孫忠實發(fā)表上述“安撫性”言論顯然是不合時宜,、不負責任,,甚至缺乏基本人性關懷的。它在嚴重刺激公眾“感情”的同時,也進一步損耗著專家與政府的公信力,。 更令人不安的是,,如此“雷語”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此前,,農業(yè)部副部長、中國飼料工業(yè)協(xié)會會長高鴻賓,,在針對去年年底蒙牛乳業(yè)某一批次純牛奶被檢出致癌物質黃曲霉素M1超標一事,,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曾大放厥詞,稱“你說吃了致癌,它得吃幾噸,、吃幾年才致癌?。俊边@些事實促使我們反思,,作為專家,究竟應該如何回應解釋公眾的科學疑問,?是固執(zhí)地堅持專業(yè)理論,,還是更加講求人道良心呢,? 按照孫忠實的說法,除非是長期大劑量吃用含有鉻的食品或者藥品,,否則,,偶爾吃幾天服幾粒“皮革膠囊”并不礙事,,也不會中毒,。但問題是,,民眾服藥喝奶難道僅僅是為了不中毒嗎,?換句話說,不致癌,、不中毒那只是食品藥品生產制造的道德底線,而絕非最高標準,。特別是對于治病救人的藥品膠囊而言,只要是無效的,,那無論有毒無毒、是否致癌,,都應被視為有“毒”,因為它浪費了公眾的金錢,,延誤了病情的治療,,實在是罪莫大焉。 更何況,,即便是從科學的角度看,“一天吃六個含鉻膠囊沒事”的說法也并不“科學”,。因為這種觀點割裂了單一藥品與整體食物鏈之間的聯(lián)系,存在“一葉障目”之嫌,。事實上,,就算偶爾服用“皮革膠囊”不會馬上中毒,但當它與含有三聚氰胺的毒牛奶,、被染色的毒饅頭,、喂了瘦肉精的毒豬肉,,以及蘇丹紅、地溝油,、膨大劑等“協(xié)同作戰(zhàn)”時,誰能保證一粒小小的“皮革膠囊”不成為壓彎公眾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天吃六個含鉻膠囊沒事”并不能成為有關部門推卸其監(jiān)管責任的理由和借口,。作為相關領域的專家,,而非利益集團代言人的“磚家”,,更應該謹慎對待自己的公共言論,,在向民眾進行專業(yè)解釋時,,不僅要講科學,更要講人性,,如此才符合“以人為本,、敬畏生命”科學倫理,。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23]是不是每個人心底都藏著一顆毒膠囊,?
- [ 04-23]反思“毒膠囊”:制度無恙 執(zhí)法有病
- [ 04-20]不要誤讀專家“一天六個膠囊勿恐慌論”
- [ 04-20]毒膠囊,,毒在膠囊根在體制
- [ 04-20]毒膠囊門,,應追究涉事官員“監(jiān)管瀆職罪”
- [ 04-19]檢不出的“毒”膠囊與“無害”的氯可樂
- [ 04-19]膠囊有“病”,,誰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