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膠囊,,問題在膠囊根在體制
www.fjnet.cn?2012-04-20 10:43? 汪紅光?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4月15日,,央視曝出國內9家藥企的13種產品采用了鉻超標空心膠囊的消息后,,引起軒然大波。涉事藥企中,除了丹東市通遠藥業(yè)有限公司,、通化頤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召回被曝光批次的含毒產品外,,其余藥企至今仍無動作。藥監(jiān)局某人甚至曝出“媒體曝光數(shù)據(jù)不能作為查處依據(jù)”等不合時宜之語,。 但事實畢竟是事實,,隨媒體跟進的浙江、江西等地權威部門對本地空心膠囊產品檢測的結果,,觸目驚心地再次證實:毒膠囊大量存在,。僅浙江新昌送檢的96批次半成品中就有33批重金屬鉻超標。這個毫無懸念的結果不輕不重地抽了藥監(jiān)局一個耳光,。 同以往“毒奶粉,、毒大米”事件一樣,此次毒膠囊曝光,,依然是媒體的功勞。被民眾依之為靠山,,被政府包裝成健康維護者的相關管理部門,,仍然重復了當“相公”的局外人身份。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管理部門在每次涉毒事件中的后知后覺,?值得三思,。 業(yè)內人士稱,膠囊分為腸溶,、胃溶兩種,,但不管是哪一種類,它都是進入人體內的非食品類“食品”,,除了按照藥類標準檢測外,,完全應該接受食品類產品的檢測。但很遺憾,,一直以來,,我們的藥監(jiān)部門、管理部門幾乎從不檢測膠囊的成分,。到底是有意的心照不宣還是失職瀆職,?只有天知道了。 一盒毒膠囊較之于普通膠囊,,成本要低0,、2元,企業(yè)利用不法手段企圖不當?shù)美@可以理解,。但如此小兒科的手段為什么總能夠一次又一次地騙過裝備精良,、精英薈萃的管理部門? 很明顯,,相關管理部門監(jiān)理觀念落后,,他們沒有樹立一切為了患者一切為了民眾的觀念,,平時的工作總是以自身、以行業(yè)的方便為第一位,,人為地制造一個個的管理漏洞,,給不法企業(yè)留下了很多空間。 其次,,不少管理者責任心不強,,平時各項管理措施流于程序化、公式化,,遇到事情后不是想著如何查清真相,,給老百姓一個交代,而是想著如何掩蓋,,如何洗脫自己的干系,。 毒膠囊之毒看似不法企業(yè)無良商人之毒,實際上是藥物監(jiān)管體制上的庸懶在作祟,。由此想到丑聞不斷的毒食品,,假冒偽劣產品,他們與毒膠囊如出一轍,,昭示著今天的某些管理模式,、管理體制已經(jīng)嚴重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要了,必須進行徹底的改革,。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20]毒膠囊門,,應追究涉事官員“監(jiān)管瀆職罪”
- [ 04-19]檢不出的“毒”膠囊與“無害”的氯可樂
- [ 04-19]膠囊有“病”,誰來“治”
- [ 04-18]一顆膠囊剝開的醫(yī)藥行業(yè)亂象
- [ 04-17]一顆膠囊包含的粗放式發(fā)展窟窿
- [ 04-17]徹查問題膠囊,,別怕個別藥廠倒閉
- [ 04-16]“皮革膠囊”現(xiàn)行,,監(jiān)管又沒跑過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