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圍觀南加州槍案反思“階層隔閡”
www.fjnet.cn?2012-04-17 09:36? 李 龍?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由階層隔閡導致的“仇富”多見諸網絡,,但反過來,,網絡也可利用其自身優(yōu)勢,,充當不同階層和群體間消除隔閡的平臺。 美國南加州大學兩名中國留學生在一輛寶馬車內被槍殺后,,國內一些網友從“寶馬”車推斷死者為“富二代”、“紈绔子弟”,認為他們是因炫富才遭到殺害,,“死有余辜”,。其同學證實,兩位被殺留學生并不是“富二代”,,在美留學期間生活節(jié)儉,,寶馬車也只是花一萬美元買的二手車。 “拿雙重國籍,,在中國貪,,去國外享受,活該”,、“熱烈慶祝,,舉國同慶。在國外買得起車的,,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血案發(fā)生后,,類似言論在互聯(lián)網上并不鮮見,幸災樂禍的網絡“看客”們,,面對同胞的不幸遇難,,沒有悲天憫人,反而先入為主地貼上“富二代”標簽進行炮轟,,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仇富,、仇官心態(tài)委實令人心寒。 值得深思的是,,社會為何會彌漫這種仇富心態(tài),?甚至超越了人類起碼的生命之關懷和同胞之愛?追根溯源,,背后暴露的其實是不同階層,、不同群體間的心理隔閡。誠然,,和窮人相比,,和“農民工二代”相比,出國留學生的家庭社會地位相對較高,,條件也相對優(yōu)越一點,。但目前就這起案件來看,所謂的“富二代”只是網民的習慣性聯(lián)想,,兩學生其實是來自普通人家,。而審視中國當下,出國留學者不代表一定是“富二代”,,普通家庭也能創(chuàng)造條件送孩子出國求學,;寶馬車在美國并不是大富大貴的象征,,尋常家庭也能買得起二手寶馬車。 然而,,由于不同階層,、不同群體間缺乏暢通的溝通渠道,缺乏互相交流理解的平臺,,加上近些年來不時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中的“炫富”,、“貧富差距加大”等事件,使得一個群體很容易將另外一個群體標簽化,,并肆意譴責,、炮轟。而網絡的低門檻,、開放性和快捷傳播,,又恰好為其提供了一個圍觀的載體和平臺。于是,,因為階層隔閡造成的階層斷裂感越來越大,,一旦遇到“寶馬”等象征著權勢與財富的代名詞,便很容易發(fā)酵成仇富的心態(tài),。 如何消除不同階層,、群體間的隔閡,彌合階層斷裂感,?一些地方曾作出了不同的嘗試,,如蘭州市在2010年推出了“貧富混居”的政策,,在商品房中安插廉租房,,試圖加強不同階層間的溝通,消弭階層之間的不信任,,避免“貧民窟”的出現(xiàn),。初衷雖好,但實際效果卻是“兩頭不討好”,。沒有順暢的溝通渠道,,社會上升通道大多被社會層次高的群體占據(jù),社會層次低的群體難以獲得公平的競爭機會,,僅憑這種表面的“混居”,,很難消除貧富不公,自然也難以填平社會鴻溝,。 因而,,在以制度公平逐步縮小貧富差距之外,尋找一個不同階層間的溝通平臺無疑很重要,?!澳霞又輼尠浮卑l(fā)生后,,兩名遇難留學生的親屬事后在網絡上第一時間回應了有關“富二代”的炮轟和質疑,并將二人的實際生活狀態(tài)告之于眾,。令人欣慰的是,,事件逐步回歸理性,質疑也漸漸消失,。這其實也是個提醒,,由階層隔閡導致的“仇富”多見諸網絡,但反過來,,網絡也可以利用其自身優(yōu)勢,,充當不同階層、不同群體間消除隔閡的平臺,。眼下,,網上不同階層缺少理解、缺乏共識,,只要大家敞開心扉,,讓貧窮者和“富二代”都能平等交流、溝通多了,,隔閡自然就能慢慢減少,。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06]范必:擴大中產階層需制度安排
- [ 03-13]超階層的代言,彌合改革的分歧和隔閡
- [ 02-21]“月嫂限價”或是階層固化的惡劣標本
- [ 12-15]中產階層“量變”,,橄欖社會“質變”
- [ 09-28]從“蟹媽”案看中產階層生存狀態(tài)
- [ 09-13]有多少人能接受富豪階層的擴張,?
- [ 09-09]富裕階層更應珍惜法紀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