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洗冤,媒體豈是道歉就能善后
www.fjnet.cn?2011-11-24 16:38? 黃國勝?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昨日,,針對此前刊發(fā)的《李書福危局:海外高利貸勒緊吉利脖子》報道,《證券市場周刊》發(fā)布致歉聲明,,稱報道內容“嚴重失實”,。至此,吉利汽車“借高利貸事件”最終告一段落,。但此報道已經(jīng)嚴重的影響了吉利,,據(jù)悉,吉利汽車股價昨日連續(xù)第六日走低,,截至收盤時報1.84港元,,跌幅0.54%。按此計算,,吉利在報道發(fā)布后市值縮水超過17億港元,。(《新京報》2011年11月23日)。 眾所周知,,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媒體公信力的基礎,也是新聞工作者基本準則,,然《證券市場周刊》刊發(fā)的《李書福危局:海外高利貸勒緊吉利脖子》一文,,嚴重失實,造成上市公司市值縮水超過17億港元,,這個數(shù)字是驚人,,不過公眾對媒體壟斷的可怕性可能更是心有余悸。 如果拿體育來比喻,,媒體扮演的其實是接近裁判或評論員的角色,,在民主政治中,監(jiān)督政府,、政黨,、政治人物、經(jīng)濟運營,,本是媒體的天職,。國外稱媒體為第四權,媒體透過提供資訊,、提出質疑,、描述現(xiàn)實、分析情勢,,帶給民眾更多的事實真相,,然后依照民眾自由意志,,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判斷。然而充當裁判的媒體卻是黑哨,,亂吹一通,,帶給民眾的是錯誤信息,誤導民眾,,例如《證券市場周刊》,,上市公司市值縮水,投資者同樣受到連累,,難道《證券市場周刊》一紙道歉就能善后,? 在中國,媒體擁有天然的壟斷性,,然而眾多媒體卻又不是國家財政供養(yǎng)的,,很多媒體走的是市場或半市場化的商業(yè)道路,由此而來,,具有天然壟斷性的媒體必然導致創(chuàng)收泛濫,。曾記得,2007年,,《中國貿易報》駐山西記者站記者蘭成長被黑煤礦打死,;2008年,山西干河“礦難”,,真假記者排隊領取“封口費”,;河北蔚縣“7·14”礦難“封口費”亦如此;2011年《中國質量萬里行》黑龍江記者站“90萬元宣傳費風波”等等不一而足,。而對媒體來說,,來自法律法規(guī)的約束和社會各方面的監(jiān)督其實是少之又少。筆者這樣的分析,,或者會引起媒體同仁們的不滿,,但事實如此,就拿《證券市場周刊》此次嚴重失實的新聞來說,,充其量的最后結果是相關負責人被免職,而給企業(yè)和眾多投資者造成的損失會由他們埋單嗎,? 筆者不同意將新聞管死的做法,,但同樣也不能茍同將新聞完全放開的做法。前蘇聯(lián)解體歷歷在目,,其解體的原因很多,,但其“新聞改革”、輿論失控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卻無人否認,。俄羅斯著名作家邦達列夫指出:“在6年(戈爾巴喬夫主政)當中,,報刊實現(xiàn)了歐洲裝備最精良的軍隊在40年代用火與劍侵入我國時未能實現(xiàn)的目標,。那支軍隊有第一流的技術設備,但缺少一樣東西——這就是千萬份帶菌的出版物,?!?/p> 有學者把前蘇聯(lián)新聞改革到政權喪失的過程概括為一個模式:新聞改革——媒體放開——外力介入——陰暗面曝光——群眾不滿情緒積累——反制無力——輿論徹底失控——政權喪失、國家解體,。這個模式清楚地表明,,輿論失控是蘇聯(lián)演變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并沒有將媒體放開,,但當前國內確實有一部分媒體,,集體沉淪,放棄了媒體應有的良知和社會責任,,見利忘義,,以義易利,操公器以謀私利,,嚴重擾亂了新聞秩序,,影響了媒體公信力,社會反映強烈,,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其實為防范失實報道,杜絕虛假新聞,,近日,,新聞出版總署印發(fā)了《關于嚴防虛假新聞報道的若干規(guī)定》,《規(guī)定》對記者,、相關負責人和媒體機構都分別做出明確的責任追究,,如果出現(xiàn)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虛假新聞,則明確規(guī)定可以責令新聞機構負責人引咎辭職,,甚至對媒體做出停業(yè)整頓或者吊銷新聞許可證的行政處罰,。 筆者不敢斷言《證券市場周刊》會受到吊銷新聞許可證的行政處罰,但其給企業(yè)和投資者帶來巨大損失應該屬于情節(jié)特別嚴重之列了吧,,眾多媒體及民眾在端看新聞出版總署如何祭起規(guī)定的大旗了,。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16]高曉松出獄首面媒體展“達人”風范
- [ 11-16]媒體PK好處多多
- [ 11-13]媒體隔空過招期待監(jiān)管部門牛刀小試
- [ 11-13]“強迫式”采訪源于媒體優(yōu)越感
- [ 11-11]澄清網(wǎng)上真假 主流媒體有責
- [ 11-09]媒體的紅與黑
- [ 10-31]“八毛門”醫(yī)患言和,,還缺媒體道歉
- [ 10-19]王菲“被懷孕”拷問媒體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