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扶老太太”的命題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持續(xù)困擾著國人,有媒體探尋“第一張骨牌”上的主人公——四年前的南京彭宇案各人后來的命運,驚訝的發(fā)現(xiàn):老太徐壽蘭為躲避“騷擾”搬家,;彭宇因忙于應訴無奈中從南京某通訊公司辭職;辯護律師高式東離職,,因辯護能力被質(zhì)疑“事實清晰的案子最終輸?shù)袅斯偎尽保恢鲗彿ü偻鹾票徽{(diào)離法院去了鼓樓區(qū)挹江門街道辦,。(9月29日《揚子晚報》)
一件件,、一回回的報道與討論,并沒有強有力地將我們拽出泥淖,,大家仍在良知與現(xiàn)實困境中茫然,。正因如此,回過頭去解剖“彭宇案”這只最早的麻雀,,可能會發(fā)現(xiàn)一些更為深刻的啟示來,。
啟示一,常識潰敗,,人人都是受害者,,結(jié)局必然是陷入“互害”的社會糾結(jié)不能自拔。彭宇案當時,,社會一片驚詫,,“局中人”呈現(xiàn)各異:有明顯吃虧的彭宇,,有貌似占了便宜的老太;有強勢的法官,,有弱勢的律師,;有極度憤慨的,也有毫不在乎的……時過境遷,,一切“標簽”都是浮云,,所有人都是受害者。老太太得到的“騷擾”似乎并不正當,,彭宇的辭職讓人同情,,法官的調(diào)離也讓人感慨,即便是我們這些旁觀者,,只要家中有老人,、有病人,在這種氛圍之下,,你能說自己的內(nèi)心沒有蒙上不安的陰影嗎,?“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常識被擊潰了,,過分撥弄利益算盤的結(jié)果,,造就了“互害”的土壤,具體的受害,,潛在的受害;直接的受害,,間接的受害,,只有方式不同,沒有本質(zhì)的不同,。
啟示二,,道德不僅是一種倡導,更需要著眼于每處細節(jié)的“建設(shè)”,。這些年,,我們常把道德作為“務(wù)虛”的內(nèi)容,覺得它要靠倡導呼吁,、靠教育營造出來,,所以我們非常重視“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這當然沒有錯,,但不應忽視硬幣另一面:“道德建設(shè)”也需要強有力的主動出擊,,通過外在力量對于錯誤制造者進行干預、約束,,實現(xiàn)“糾偏”——當?shù)赖碌虊问艿經(jīng)_刷時,,誰在向潰敗之處及時地倒上固壩的沙袋,?
挽救道德滑坡,更需要以務(wù)實的精神,,踏踏實實地做一些事兒,。
在“扶老人困境”之下,只有從彭宇案中挖掘出全面的啟示,,做出深刻的反省,,才能派生出更多指向未來的積極力量——否則,跌倒的就不僅僅是案中人,,倒霉的更是日常的道德,,和我們具體的每一個人。
- 2011-09-13他們?yōu)楹螞]有“彭宇案”情結(jié)
- 2011-09-07世上沒有那么多的“彭宇案”
- 2011-09-07怕成“彭宇第二”不應成為圍觀的借口
- 2011-09-07被“彭宇案”誘惑的“缺德”
- 2011-09-05重塑社會心態(tài)破解“彭宇案”的“羅生門”
- 2011-09-05“彭宇” 幾多冷漠假汝之名
- 2011-09-01世上沒有那么多“彭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