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泊,,廈門集美人 ,,今年80歲,,1946年參加革命,,1959年任同安縣副縣長,,1989年從集美區(qū)人大領導崗位離休,。離休后的前幾年,,他每天去釣魚,,生活過得很安逸,然而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看病難看病貴”成了一個社會熱點,, 于是, 經(jīng)過思考,,他決定出書,,“幫幫弱勢群體”。2002年6月,,一部凝結了他多年心血,,共400頁、60多萬字的 《生活之友》面世,。深受一些機構的殘疾人和工廠的打工者等弱勢群體歡迎,。(《海峽導報》9月19日)
何為老有所為?我想王水泊退休后為弱勢群體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極好的回答,。王水泊的可貴之處,不僅在于其人退心不退,,并大部分心思都放在對弱勢群體“看病難看病貴”的關注上,,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他以弱勢群體之樂為樂,。正如他所言:“看到弱勢群體能通過這些書,少受點‘看病難看病貴’的痛苦,,省了錢又身體健康時,,我最高興了”。二,、9年里王水泊把自己生活中摘錄下來的東西,,編成了9本《生活之友》,最厚的600多頁,,最薄的也有100頁,,共有200多萬字,他印刷了3萬冊,,絕大多數(shù)都送給了弱勢群體,。不但不圖經(jīng)濟利益回報,相反,,前后還倒貼了四五萬塊錢,。
其實,像王老這樣的老有所為的人在全國還有不少,,如有的地方志愿者網(wǎng)吧監(jiān)督員隊伍,,主要是由“五老”(老干部,、老戰(zhàn)士、老專家,、老教師和老模范)組成,。還有的老紅軍、老干部經(jīng)常深入社區(qū),、農村,、學校、廠礦,、監(jiān)獄等為學生,、市民、農民,、在押犯等宣講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故事和新時期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等,。希望年輕一代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和幫助在押犯早日重獲自由和新生等。
可以說,,正是由于有不少像王水泊這樣堪稱老驥伏櫪,、人老心紅、老有所為,、心系蒼生的老人作后盾,,或者甘愿充當社會壓力的“潤滑劑”和社會矛盾的“減壓閥”,我們的社會治安的基本面才談得上比較良好,。
但遺憾的是,,也有一些老人自認為為黨和國家工作一輩子了,也該歇歇了,。于是,,我們看到:耽于享樂者有之,牢騷滿腹者有之,,含飴弄孫者有之,,“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亦有之,。更有甚者,,本來退休待遇已經(jīng)很高了,但仍不滿足,,以至于不時地為自己或者子孫向組織上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當然,也有少數(shù)晚節(jié)不保者,,以至于成了人民的公敵,。諸如此類,面對王水泊們的高尚情懷,,這些為老不尊者或一味地哀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悲觀主義者應該感到羞愧,。
如何更好地做到老有所為,王水泊老人無疑是一面锃亮的鏡子,。愿所有老人都來翻翻王水泊老人老有所為的先進事跡,,同時,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退下來的老同志都加入到老有所為的行列,。畢竟,,無論是社會的進步發(fā)展,還是保持社會的穩(wěn)定都離不開老人的發(fā)揮余熱,。再說,,再過若干年,現(xiàn)在的年輕人也必然成為老人,,長輩們理應為晚輩們樹立可學可趕可超的榜樣,。
- 2011-09-13施救老人反被誣,法律不能再當旁觀者
- 2011-09-08八旬老人“被錄取”,,別只當笑話看
- 2011-09-08扶老人指南扶不起“救人焦慮”
- 2011-09-08最高法也該出臺“扶老人法律指南”
- 2011-09-08老人倒了你得扶,,然后才是怎么扶
- 2011-09-08扶跌倒老人需“道德”,也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