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江蘇溧陽民政局推行“老農(nóng)?!保?997年周建芳夫婦2人花2萬元參保,。13年后,,退休的周建芳打算按期領取養(yǎng)老金,卻被告知當初的保險承諾已無法兌現(xiàn),,他們不能按月領取養(yǎng)老金,,只能選擇退保。對此溧陽有關部門解釋稱宣傳品不算合同,。據(jù)負責處理此事的溧陽人社局農(nóng)村保險基金管理中心主任蔣陽稱,,目前溧陽老農(nóng)保參保總人數(shù)大約為35000人,。(9月5日人民日報)
溧陽民政局當年的宣傳冊宣傳冊中,,內(nèi)容明確、具體,,應當視為一種合同的要約邀請,,溧陽民政局不可以單方面終止合同而拒絕履行。
溧陽民政局的此等行為,,實際上涉及到政府的誠信執(zhí)政問題,。相對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而言,政府是實施誠信這一道德和法律原則,、打造誠信社會最重要的責任主體,。因此,在發(fā)展經(jīng)濟和社會事業(yè)的過程中,,加強政府信用建設,、構建誠信政府應是第一要義。
任何一個政府部門都要樹立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施政理念。在實際工作中千方百計為老百姓辦事、謀利益,,不亂開口子,,不亂表態(tài),做到言行一致,,維護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現(xiàn)在在不少政府工作部門,,喜歡用發(fā)布虛假信息“推進”工作,。或虛報成績,,夸大政績,;或偽造數(shù)字,夸大成就,。官員們講話,,或套話、廢話連篇,,獨少真話,、實話;或“言而不行”,,或“言不信,,行不果”。如此執(zhí)政,,又怎能取信于民,?
在《論語·顏回》中就有一段說明孔子對“信”特別重視的話:子貢向孔子請教如何治理國事??鬃诱f:“糧食充足,、軍備充足、人民信任三者而已,?!弊迂曊f:“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項,應該去掉哪一項,?”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又問:“如果不得已還要去掉一項,,應該去掉哪一項?”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難免一死,但是如果沒有人民的信任,,國家就無法生存,?!?/p>
“人無信不立,業(yè)無信難興,,政無信必頹”,。當初宣傳發(fā)動百姓參加老農(nóng)保的是政府部門,百姓正是太過相信政府部門,,才會有數(shù)萬人加入,。而現(xiàn)在,政府部門覺得老農(nóng)保對自己劃不來,,便想反悔,,甚至拋出雷語一句——宣傳品不算合同。如此搞公權欺詐,,怎能讓百姓打心眼里擁戴政府呢,?
- 2010-04-14民政局不送關懷送棺材 恐嚇誰
- 2009-02-19企業(yè)緣何"誤讀"民政局是"慈善組織"
- 2009-02-05看民政局長如何從“天上人間”走向地獄?
- 2009-02-05看民政局長如何從“天上人間”走向地獄,?
- 2009-01-15最神秘民政局里的神秘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