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發(fā)布,,此前呼聲極高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出局。
同一天,,饒毅發(fā)表博客文章,,稱“從此不再參選中科院院士”,沒通過評審而發(fā)表聲明的,,饒毅似乎還是國內第一人,。而這篇博文,,是饒毅5個月前就已經寫好的,因為饒毅說“對最終結果早有預料”,,所以對方一公布結果,,他就貼出了博文。
此前饒毅被看好,,是因為其公認的學術成就以及“學成后壯年回國效力”的情緒感染力——他做過美國西北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論文發(fā)表于《自然》、《科學》和《細胞》等雜志,,在國外功成名就,,卻在45歲時回國效力。如今饒毅落選,,則被一些人解讀為“不懂妥協(xié),,是個刺頭,老是給中國科研體制挑毛病”,。
事實上,,在3月份第一次公布名單到此次落選之間的近半年間,饒毅確曾多次公開指出中國科學界的種種弊端,,比如他說中國科學界太浮躁,,說很多人就熱衷通過搞關系奔經費、而不是靠學術,。他還舉例說:中國生命科學界,,90%以上的教授在90%以上時間不聽學術報告。有些人(國內所謂做得好的人)不聽國際重要科學家的報告,,而為了當選院士的投票只聽國內院士的報告,,給現(xiàn)在的學生樹立不良榜樣。很多人因此把饒毅比作那個指出國王沒有穿衣服的孩子,,“中國還有哪個‘界’不浮躁,、還有哪個人不浮躁?很多問題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只有他‘傻傻地’說出來,。”但饒毅卻稱他不愿妥協(xié),,因為“有些人妥協(xié)一小步,之后就會步步妥協(xié)了,,只會夾著尾巴做人了,。”
對于饒毅的落選,,中國科學院相關部門還沒有做出回應,,但綜合種種信息來看,,饒毅是個學術界的“刺頭”已經無疑。現(xiàn)在擺在人們面前最大的疑問就是:饒毅到底是不是因為說真話而落選的,?答案能不能盡快給出,,不僅關乎中科院的院士評選,甚至已經不僅關乎科學界,,而是整個社會求真的勇氣,。
科學是社會的良心,是求真的動力,,這在任何一個社會都不例外,。科學界有多真,,往往能夠驗證這個社會求真的勇氣和對真話的承受力,。真話未必是好聽的話,有的時候,,它還會讓很多人有強烈的刺痛感,。對于這樣的真話,是選擇屏蔽還是痛定思痛,,關乎良知和勇氣,,而作為整個社會求真務實標桿的科學界,恰恰是最需要良知和勇氣的,,如何對待挑刺者,,其態(tài)度和做法,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毫無疑問是巨大的,。
“中國科學界的浮躁、很多人熱衷靠關系而不是科研成果爭取科研經費,、科研經費使用的不透明,、職稱制度對科研生產力的束縛”……這些科學界的問題,應該說早已經是輿論共識,,饒毅只是說出了大家都知道的事實而已,。只不過因為他的圈內人身份,其言行才備受關注而已,。饒毅說出了“國王其實沒穿衣服”,,他沒有選擇在評審期間暫時收斂,現(xiàn)在,,他終于撞得頭破血流,。但至少,他還決絕地說“今后再不參選”的勇氣,至少,,他的落選讓科研體制變革再度成為輿論焦點,。那么,這個曾被饒毅寄予希望的科研體制,,能夠給這個“說真話的小孩”一個公平的說法嗎,?作為整個社會求真務實標桿的科學界,有勇氣站出來告訴大家你們到底有多真嗎,?
- 2011-08-19從此不再增選院士
- 2011-08-19選院士饒毅出局:學術“逆淘汰”,?
- 2011-07-25院士師傅告博士徒弟唱的是哪出戲
- 2011-07-14誰來證實準院士的“情婦門”
- 2011-07-06院士評選必須有嚴格的利益回避制度
- 2011-07-06院士評選應嚴格回避權勢
- 2011-06-07關于“官員院士”與“院士官員”的憂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