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之孫毛新宇、徐海東之女徐文惠,張云逸之子張光東,、陳士榘之子陳人康,、李大釗之孫李亞中……近日,記者在瀏覽人民微博時發(fā)現(xiàn),,數(shù)十位革命后代開通微博介紹父輩英勇事跡,、上貼老照片、通報近期活動,。此外,,西柏坡紀念館、周恩來紀念館等近30個領袖人物紀念館也開通了微博,,形成了一個“紅色革命后代微博群”,,引起了網友的關注。(2011年7月11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今年是建黨90周年大慶,。追尋黨的足跡,,緬懷黨的歷史,傳承前輩精神,,成了全黨上下,、全國上下紀念黨的90歲生日的重要內容。而作為新中國奠基者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后代們,,既是革命的血脈,,更是精神的直接傳承者、見證者,、實踐者,。在信息化的今天,數(shù)十偉革命后代開通微博介紹父輩英勇事跡,、弘揚前輩精神,,并引起了全國網友的廣泛關注,也便具有了積極而深遠的信號意義,。
紅色經典深得人心,。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從無到有,,一篇宣言,、一桿槍支、一個軍隊,、一寸土地,、一份理想,,都是鮮血和生命的凝結,同時也積淀了無數(shù)紅色經典,。時隔90年,,一首首催人奮進的革命歌曲、一個個凝聚精神的英雄故事,,影響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紅色經典已深深地扎根在老百姓的心中。唱紅,、傳紅,,已經不是向左向右的問題,而是影響黨的先進本質和前途命運的政治要素,。而紅色經典,,從革命前輩后人的追憶中、記錄里,、微博上,,呈現(xiàn)的更加真實感人。因此,,“紅色革命后代微博群”一開通,,立即引起網友的關注,這本身就說明了紅色經典已深入人心,。
革命傳統(tǒng)代代相傳,。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長期斗爭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世代相傳的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這就是成千上萬的革命先烈、革命前輩前仆后繼,、英勇奮斗的英雄業(yè)績和開展革命教育革命精神,,是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培育出來的黨的三大作風。這些革命傳統(tǒng)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鼓舞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奮發(fā)圖強,,積極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的巨大動力。其精神實質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奮斗終生,。革命傳統(tǒng)不但要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后代中傳承、發(fā)揚,更要在全國人民,、全體大眾中廣泛傳承,,要使每一個中國人、每一代中國人都能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
教育必須潛移默化,。紅色經典的傳承,、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形式很多,如作報告,,組織參觀,、座談,訪問革命老人,,談革命回憶錄,,看革命歷史題材的電影、戲劇,,進行劇評,、影評等,無論采取哪種形式,,都要注意從群眾的思想實際出發(fā),,講求實效。在當前這個信息時代,,論壇,、博客,尤其是微博等新興網絡媒體的風生水起,,讓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匯聚在網絡這個大家庭里,。“紅色革命后代微博群”盡管沒有大型展覽那么的氣勢恢宏,,但是也正是由于它具有語言簡潔,、草根性更強的特點,雖寥寥數(shù)語,,但包含的信息卻十分豐富,,可以讓網友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有一個更親切、更近距離的了解,,令網友受益匪淺,,同時又便于參與、創(chuàng)新互動方式,,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繼承革命傳統(tǒng),,為振興中華,實現(xiàn)中華民族新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終身的精神。
活力源于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必須貼近實際,。“紅色革命后代微博群”受網友關注,,正是創(chuàng)新與實際相結合的典范,。
- 2011-05-19從民間判官到革命播種機
- 2011-05-10莫讓辛亥革命遺址成追憶
- 2011-05-03辛亥革命遺址消失是對歷史的輕慢
- 2011-02-09福建"公廁革命"能否成為"公益革命"先聲?
- 2010-11-22杭州人大難阻辛亥革命遺址被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