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馮瑋在新浪微博曝光高考招生“內幕”,我一直在冷眼旁觀,。按我的理解,,這些內幕并不足以成其為內幕,而是圈內眾所周知,,圈外亦不乏人知的事實,,馮教授也許考慮到了這一點,故在“內幕”之上加了引號,。我覺得稱之為“潛規(guī)則”更為合適,。
所謂“內幕”,即在每年高招之際,,地方政府,、中學出于政績、??兊瓤剂?,強令高分考生填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此竟不惜采取沒收手機,、軟禁、恐嚇等卑劣手法,。馮瑋教授微博披露,,2010年,湖北一考生本想報復旦,,可在前來簽約的路上,,接到副縣長5個電話(報志愿能驚動副縣長,,聽來恍如奇聞),,考生感到“得罪不起”,最后“選”了清華,。
我聽過近似的故事,,不過主角不是副縣長,而是鎮(zhèn)長,。在一些中小縣城,,每年能考中三五個北大清華,,則是十二分榮光的偉業(yè),縣領導去上面開會,,臉上的油光都分外發(fā)亮,。記得我參加高考那一屆,我的家鄉(xiāng)潁上縣,,只考上一個北大而已,。所以這些縣城常退而求其次,不必說北大清華,,能考中復旦,、南大等名牌大學,都要張燈結彩,,載歌載舞,,鄉(xiāng)鎮(zhèn)領導親自到考生家里送喜報,暫不管這家是不是反抗征地拆遷的釘子戶,。馮瑋抨擊“北清神話”,,殊不知他所供職的復旦大學同在“神話”之列;政府為政績而“綁架”考生,,復旦的牌子何嘗不是綁匪之所欲也,?
對中學而言,他們的考量更加實際,。高中招生,,存在一定競爭,高考成績,,則是最具號召力的廣告,,假如每年只考上兩個本地的師范,誰還來你這讀書呢,?另外,,對高三老師而言,考上一個本科,,獎勵多少,;考上一個重點,獎勵多少,;考上一個名牌,,獎勵多少,都有明確表示,。當志愿填報與獎金相掛鉤,,自然可以解釋中學及老師煞費苦心的動員工作。然而理性的老師從不贊成學生冒險報考名牌,不必說對學生及家長負責,,他至少得對自己的獎金負責:一旦考不上,,則降低一檔,少拿幾多獎金呢,。
- 2011-06-28北大誕生79位億萬富豪不是多光榮的事
- 2011-06-28北大該以富豪還是大師為榮
- 2011-06-27不公布狀元讓北大清華掐尖抓瞎
- 2011-06-21北大降分招生應公開面試過程
- 2011-06-08北大應有保護歷史文脈的自覺
- 2011-06-07無能樹木的北大,,何談樹人?
- 2011-03-28請問北大:思想不能“偏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