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在巴黎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5次大會上,,“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列入新的世界遺產名錄。杭州市承諾,,西湖申遺后,,要堅持做到“六個不”:一是“還湖于民”目標不改變。二是周邊景點門票不漲價,。三是博物館不收費,。四是土地不出讓。五是文物不破壞,。六是公共資源不侵占,。(6月26日《北京日報》)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列入新的世界遺產名錄,可喜可賀,。與某些景區(qū)申遺成功以后急于漲價不同的是,,杭州市承諾,,西湖堅持免費開放政策,,打造世界人民的大公園。如是承諾體現了政府的責任擔當與景區(qū)回歸公益屬性的導向,,難能可貴,。如果還湖于民、“美景共享”成為共識,,更多景區(qū)放下高貴的身段,,降價讓利于民,或者像西湖那樣敞開開放的胸懷,,逐步還原景區(qū)公共屬性,,激活旅游經濟,讓民眾充分享受旅游休閑的樂趣,。
表面上看,,免費開放或者實行低價門票政策給景區(qū)帶來了門票經濟損失。但旅游經濟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吃,、住、游,、娛,、行、購”等六大旅游要素中,,門票只是旅游經濟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實行低價門票政策或者不賣門票,將大大提升周邊人氣,帶動周邊酒店,、餐飲,、購物、娛樂等多重利好,。從促進旅游消費,、拉動旅游經濟的角度講,門票優(yōu)惠并非虧本生意,。而且還可以為景區(qū)贏得公益美名,。比如,杭州西湖免費開放以來,,雖然減少了門票收入,,但是拉動了地方綜合旅游經濟,贏得游客青睞,。根本無損旅游城市形象與經濟利益,。如果過高的門票價格嚇跑游客,那才是得不償失,。
盡管首個“中國旅游日”之際,,不少地區(qū)都端出了“5·19旅游優(yōu)惠大餐”,但是景區(qū)優(yōu)惠政策多局限于旅游日當天,,并沒有還原景區(qū)公益屬性,。與我國的高價門票政策不同的是,一些發(fā)達國家景點維護大都由政府出資,,列入財政預算,。不少名勝古跡根本不賣門票。即使賣門票,,景點門票價格也普遍低廉,,與當地百姓收入水平比起來,是九牛一毛,。門票價格在國民月收入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超過1‰,。比如,意大利古羅馬斗獸場只需6歐元,;以色列國家公園門票一般為10-20謝克爾,,最低為3謝克爾(1謝克爾約合人民幣1.8元);日本自然景觀不收門票,,文化景點收費很低,。捷克名勝古跡和公益文化設施門票的基礎價格是月收入的0.5‰;比利時國家所屬的名勝古跡統一票價,,相當于職工月收入的0.35‰,,僅僅是象征性地收費,。法國的盧浮宮、凱旋門,、凡爾賽宮,、楓丹白露、埃菲爾鐵塔,、巴黎圣母院,、盧瓦爾河谷城堡群等舉世聞名的景觀每年吸引眾多游客觀光。對這些寶貴的“財富”,,法國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著眼未來”的管理原則,采取“低價策略”弘揚民族文化,。人家低價甚至免費吸引游客,,我們的門票價格居高不下不說,某些景區(qū)還集體謀求門票漲價,,值得反思,。
從景區(qū)的地位與歸屬來看,不少景區(qū)是著名的文化遺產,,是全民共享的名勝,。比如,北京的長城,、故宮,,武漢的黃鶴樓,,杭州的西湖,,她們凝聚著全中國人的智慧與汗水。地方只是名勝古跡的管理者,,并非所有者,。既然是文化遺產,就應具有公益性與社會功能,,不能單純以門票論價值,。對這些風景名勝實行門票優(yōu)惠,才能體現景區(qū)的公共性與政府的責任擔當,。
因此,,我期待杭州兌現相關承諾的同時,期待更多景區(qū)改變門票經濟思維,,下調門票價格或者免費開放,,還利于民,讓景區(qū)逐步回歸公益本質與公共屬性定位,。這不僅會激發(fā)民眾的旅游熱情,,而且對拉動內需,刺激地方經濟增長,起到重要作用,。如果西湖免費開放經驗“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更多地區(qū),更多景區(qū)反思,,放棄景區(qū)暴利思維,,拿出誠意讓利于民,共推景區(qū)回歸公益屬性,,那將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 2011-06-28銅錄山古礦遺址“申遺”當學杭州
- 2011-06-27不把申遺當生意是回歸保護本意
- 2011-06-27限客何必等“申遺”
- 2010-12-17澳門“申遺”免門票是一面鏡子
- 2010-12-13“關公信俗”申遺:警惕甘露變毒藥
- 2010-12-08舉債“申遺” 咋像貸款做“生意”
- 2010-09-28窮縣申遺與“破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