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wǎng)6月13日訊: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和衛(wèi)生部共同主辦的“科學認識食品添加劑”座談會,在首都大酒店舉行,。衛(wèi)生部新聞宣傳中心毛群安主任說,為了打擊或者遏制一些極個別媒體有意誤導人民,,傳播一些錯誤的信息,要加強傳播的監(jiān)控,如果哪一個很大的誤導公眾的信息,我們把這個情況要向新聞媒體宣傳,,對極個別的媒體記者,我們也將建立黑名單,。
食品安全關系到老百姓“入口”關,,關系到千家萬戶“開門第一件事”,,因此,,若食品安全架構中發(fā)生問題,,當然就會引起議論紛紜。然而,,什么樣的態(tài)度才是最科學的態(tài)度呢,?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若以“堵壩”的姿態(tài)對待民之口記之口,,這樣的姿態(tài)當然是“速成法”,,可以立馬將關于食品安全的所謂“負面”信息“止跌反彈”,然而食品安全架構中發(fā)生的真問題會減少嗎,?
不排除有個別記者沒有做深入細致的挖掘工作而在報道中存在“跑偏”的問題,,但也只是“跑偏”而已,扭過來就可以了,。但存心故意抹黑“添加劑”的記者以及報道恐怕并不容易通過,,因為報社并不是某個記者自己辦的,他還有報社內(nèi)部的編輯,、審讀,、值班主任予以審核,若遇到有爭議的稿子“重頭”稿子,,還必須報社領導層予以把關才能通過,。所謂的“有意誤導人民”的報社以及記者的說法,恐怕就將這種新聞機構所肩負的實事求是向人民群眾反映現(xiàn)實的使命予以抹煞了,,也將報社“發(fā)聲”是集體責任而非個人行為的界線予以抹煞了,。
毛群安主任說所提第一個問題:很多媒體在報道的時候,把食品添加劑就等同于非法的食品添加物,。這個問題恐怕也騙不了心明眼亮的人民群眾,。食品添加劑在本地電視臺最近一檔服務節(jié)目列舉油條添加劑,白礬歷來是炸油條所用添加劑,,但有人為了少用油且少用火,,用洗衣粉來做添加劑。按常理說,,合格的食用白礬是合法的,,洗衣粉當然就是非法的;“面粉增白劑”在禁用前是合法的,,但當國家發(fā)布不再使用增白劑的法律法規(guī)之后,,它就是非法的。食品可以使用合法的添加劑是一種常識性的問題,,合法的就是合法的,,非法的就是非法的,如此不分東西南北不知合法非法為何物的記者,假如確實存在,,那就不是新聞道德的問題,,也不是“故意引導”公眾視聽的問題,而是其究竟怎么鉆入新聞報道隊伍中來的問題——一個合格的新聞記者,,恐怕不會連法與非法都不懂,,而一個故意欺騙公眾混淆視聽以制造假新聞為能事的記者,即無道德,,又無法無天,,鉆入新聞報道隊伍充當南郭先生無疑,豈止是拉入黑名單,,而是辭退愛干啥干啥或者追究法律責任的問題,。然而,這仍然與“把食品添加劑等同于非法的食品添加物”結論不是一個問題,。一看到食品添加劑就認定它是非法的,,有如此傻瓜糊涂的記者嗎?
“有意誤導人民”的罪過,,不是劃入“黑名單”的問題,,而是以擾亂新聞秩序、制造假新聞,、混淆視聽治罪,。而無這種誤導故意的記者,還是應當鼓勵其如實報道甚至如實“挑刺”的,,這就如同“諱疾忌醫(yī)”這個成語所揭示的一樣,,好的記者,如同不請自來的良醫(yī),,何樂而不治之呢,?即便挑挑刺打打針,不還一樣是良醫(yī)嗎,?
- 2011-06-15建“記者黑名單”實質(zhì)是拒絕輿論監(jiān)督
- 2011-06-15記者“黑名單”不過是衛(wèi)生部的意淫
- 2011-06-15衛(wèi)生部無權建“記者黑名單”
- 2011-06-15“記者黑名單”言論之微博反響
- 2011-06-15有一種姿態(tài)比建“黑名單”更優(yōu)雅
- 2011-06-15開列記者“黑名單”目的是什么
- 2011-06-15衛(wèi)生部“黑名單”別搞錯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