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慶市專門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稱將在全市大學生中開展帶薪實習、種樹,、學農,、學工、學軍和社會調研等活動,,活動包括與農民同住同勞動1個月,、到企業(yè)一線做工1個月,、開展學軍1個月等,,確保70多萬大學生在校期間參加不少于4個月的社會實踐。
我以為這是一件大好事,。但社會輿論對此幾乎普遍不買賬,,反對者的理由大抵如下:一是,開歷史倒車,;二是,,大學生應學習先進生產力,工農兵屬于欠發(fā)達的封閉領域,;三是,,如今的大學生基本是自費就讀,其學習時間不應受政府的隨意支配,,云云,。由此,我有點擔心此項“學工農兵”走不遠,。但我還是堅決支持這項舉措,。
首先,,此次“學工農兵”,,不僅是下鄉(xiāng),還包括進軍營,,進工廠,;不僅是學,更多的是社會實踐,;可自愿選擇,還有銀子拿,。在有錢有實踐的前提下,,大學生們不至于“被自愿”,。
有人說,現代大學生動手能力差,,高分低能,;不知民生疾苦,,行為與社會脫節(jié),缺乏挫折教育,??僧敶煺劢逃娴膩砼R,,卻又指其為“怪物”,頗有一種葉公好龍的味道,。另外,,輿論也曾無數次對歐美學生課外活動時間多于教學時間而滿懷羨慕,但當機會降臨中國學生頭上,,卻又覺得學生應抓緊時間多讀書。
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中國學生欠缺社會實踐課程,“學工農兵”正是補上這一課的開始,。社會體驗,,不一定得學習先進的科技與生產力,,感受民生疾苦同樣重要,;并且,,“學工農兵”與“學高科技”可以并行不悖,二者并非你死我活的關系,。
尤為重要的是,我國大學生中,,城市學生遠多于來自農村的學生,,對三農問題基本只會紙上談兵,。大學生中的大多數,將來會進入與“工農兵”相關的領域工作,,甚至有部分人將進入政府工作,對底層社會的體驗必將深深影響他們的工作方法,。
當然,重慶的“學工農兵”計劃還有一些細節(jié),,也可能影響該計劃的實施,。
- 2010-11-10大學生“生死狀”的一地雞毛
- 2010-11-03大學生的冷漠與恐懼是怎樣煉成的,?
- 2010-10-29大學生農二代為何被迫農轉非
- 2010-10-25大學生的“戶口之戰(zhàn)”是一場利益角逐
- 2010-09-20測謊儀測不準愛情,,測準了大學生的智商
- 2010-09-20大學生淘糞工是什么“品牌”?
- 2010-09-17大學生應坦然面對變身高素質“農民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