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道觀寺廟往往藏于名山大川,,相比之下,美國的教堂大多林立在人口稠密的鄉(xiāng)間小鎮(zhèn)和城市社區(qū),。教堂的領(lǐng)袖一般稱為牧師,、長老,其地位相當于中國的道長和主持,。中國的道長常常是仙風道骨,、不食人間煙火、談吐之間或有玄機,;美國的牧師則是一身西裝革履打扮,,彬彬有禮,可以和你一起拉家常,、吃午飯,,還像平常人一樣領(lǐng)工資、逛商場,,和世俗的知識分子別無兩樣,。雖然世俗化,這些美國“道長”們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處理財富的方式卻并不“世俗”,,時常還令人耳目一新。
美國“道長”的工資和教會的全部開支,,均來自教會會員的捐款,。《圣經(jīng)》上有明確規(guī)定,,每一個信徒都應該捐出個人收入的1/10作為對教會的奉獻,。大的教會一般有會員上千,,小的教會也有幾百,。以我所住小區(qū)的教會為例,有會員近兩百人,,個人捐款全年共約30萬美元,。美國的教會,還時常舉辦各種大大小小的靈修講座,、專題交流,。這些活動的組辦方式,和國內(nèi)時下流行的培訓班大同小異,,經(jīng)常把人集中到遠離喧囂都市的優(yōu)美清靜之地,,以期達到放松神經(jīng),寓樂于學的效果,。再以一個兩三百人的教會為例,,這樣的學習培訓活動,,每年都有十余次。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道長”如果想要創(chuàng)收,,應該說,是極有條件的,。也不難想象,,會員的多少、捐款的額度,,和其工資的高低以及教堂的興衰是高度相關(guān)的,。“努力創(chuàng)收”聽起來既有合理的動機,,也有成熟的條件,,于公于私,都說得過去,。但我發(fā)現(xiàn),,這是局外人的想象和臆斷,事實完全兩樣,。
對待捐款,,《圣經(jīng)》上雖然提到了額度,但也明確:“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悅的,。”據(jù)此,,捐款是個人和上帝之間的事,,而不是個人和牧師、教會之間的事,,所以牧師不能勉強,、更不能指責。每月的捐款總額是定期公布的,,但各人捐多捐少,,除非自己同意或要求,是不予公布的,。不僅會員之間彼此不知道,,甚至牧師也不知道。為什么呢,?我熟識的牧師給我解釋,,《圣經(jīng)》有教導:不可對穿著華美衣服的富人說,,“請坐到這好位上”,又對窮人說,,“你站到那里”,,這是偏心待人。他繼續(xù)說:“金錢財富會使人偏離信仰,。牧師也是凡人,,我怕我知道了,會厚此薄彼,;我不知道,,才能對所有人一視同仁?!?/p>
再說培訓班創(chuàng)收,。除了支付牧師的工資和教會的日常開支之外,捐款的余錢全部用于辦班出刊以及慈善活動,。這些培訓和活動絕大部分都是免費的,,收費的極少,也極低,,天價培訓更是聞所未聞,。不僅對會員分文不取,對教會之外的公眾更是敞開免費的大門,,第一次到訪的客人,,往往還會有一份精美的小禮物。我也曾和牧師探討,,為什么不適當收取一些費用以補貼教會的經(jīng)濟呢,?他的原話是:不能讓金錢成為任何人進入宗教的門檻。
世俗化的美國“道長”們?yōu)槭裁从羞@樣的金錢財富觀呢,?這其中固然有宗教思想的淵源,,但更重要的,在于其組織制度上的保障,。
- 2010-04-15金錢掛帥,,“避免再發(fā)生類似情況”難,!
- 2010-03-01中國人何以比美國人更崇拜金錢
- 2010-02-23讓孩子做家務豈能靠金錢“賄賂”
- 2010-01-26“電子眼”莫變成“金錢眼”
- 2010-01-07無冕之王,,莫為金錢競折腰
- 2010-01-02跨年晚會“群英”大戰(zhàn)只為閃閃金錢
- 2009-12-29金錢掛帥,學術(shù)丟臉是早晚的事盧
- 2009-12-28大學拿“金錢美女”誘惑海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