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官員在華中師范大學的講座中表示應堅決叫停低俗電視節(jié)目,,并且舉例區(qū)分了高雅、通俗和低俗:《感動中國》是高雅,、小沈陽是通俗、鳳姐及某些婚戀節(jié)目是低俗(《青年報》7月4日),。講座不同于新聞發(fā)布會,,這番言論不能完全等同于官員所屬機構的表態(tài),。但是,作為一位部門新聞發(fā)言人,,這位官員在公共場合的言論依然值得重視,。
這位官員的美學趣味,我不敢茍同,?!陡袆又袊繁碚昧撕芏啻呷藴I下的“好人好事”,我卻一直敬而遠之,,寄希望于個人良心解決制度問題,,只是望梅止渴。那些老少邊窮地區(qū)的支教模范,,值得尊敬,,老少邊窮地區(qū)的孩子通過觀看這種節(jié)目(如果他們能看到電視的話)可以獲得安慰。不過,,他們幾乎沒有可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等到“好人好事”,。“好人好事”之所以能夠“感動中國”,,因為它們過于稀缺,。《感動中國》的作用,,是將屈指可數(shù)的“好人好事”無限放大,,給處在困難之中的人們許諾一個美麗的神話,暗示“好人好事”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完全沒有觸及教育體制改革這種更為根本的問題,。
至于小沈陽,這位官員或許只看過他在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的演出,。如果他看過小沈陽成名之前的一些表演,,不知是否會改變這個觀點。小沈陽使用的“低俗”手段,,一點也不會比鳳姐及某些婚戀節(jié)目少。
在高雅,、通俗和低俗之間,,很難劃分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一個人可以批判他不能認同的文化,,卻不應尋求行政權力來禁止某種文化,。觀眾可以用手中的遙控器投票,行政部門沒有必要越俎代庖,。
以鳳姐為例,,我對她沒有負面印象,,但是也無好感??催^《青年報》對她的專訪,,卻生發(fā)出一些敬意。我不太清楚鳳姐是否有專業(yè)團隊作為智力支持,,僅從她的回答來看,,鳳姐不但不低俗,還很有維權意識,,有些像秋菊,。當記者問鳳姐是否知道準備封殺她的傳聞,她表示自己已經(jīng)打電話到主管單位,,但是前臺小姐不清楚此事,,她接著聯(lián)系新聞發(fā)言人,未能聯(lián)系上,,準備繼續(xù)想辦法聯(lián)系,,以便對傳聞作出判斷。在影視領域,,各種封殺傳聞不絕于耳,,被封殺的對象不乏影帝或影后,大都忍氣吞聲,,夾起尾巴做人,,以便早日開禁。像鳳姐一樣,,主動打電話詢問自己是否被封殺,,在我印象中這是影視界第一次。
鳳姐問詢主管當局,,是為了維護自身權益,,但更重要的是,這種行為也是在敦促行政透明化,。在各級政府,、各個部門紛紛表示“陽光行政”的時候,一個傳聞中被封殺的主角,,主動向行政部門詢問自己是否被封殺,,這很具示范性作用。
接著,,記者問鳳姐怎么看待自己被視為低俗而小沈陽被視為通俗,。鳳姐有一段精彩的回答,這里照抄如下:“不管通俗還是低俗,,這都是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我是網(wǎng)絡紅人,,我是社會大眾捧出來的,是一個個網(wǎng)民頂帖頂出來的,,所以這并不是我個人的低俗,,而是社會。你今天把我羅玉鳳按下去了,,明天就有下一個這樣的人冒起來,。”
鳳姐對于低俗文化產(chǎn)生原因的分析,,也超出了一些主張嚴打低俗的學者,。封殺(反低俗)無法根除低俗,低俗的層出不窮恰恰與反低俗有關,。當文化標準由行政權力決定,,劣勝優(yōu)汰是必然結果。只有文化不再隨意以“低俗”或“污染”為名被叫停,,文化才會恢復它的活力,。
- 2010-07-06李少紅應該向鳳姐學習
- 2010-07-01從“廈門鳳姐”想到拜金的無奈
- 2010-06-28“廈門鳳姐”為什么非富二代不嫁
- 2010-06-22不必為鳳姐的“性感路線”發(fā)笑
- 2010-05-18圍觀鳳姐,,作踐自己,!
- 2010-05-17蛋襲鳳姐與漢奸娛賓 商業(yè)噱頭與道德口水
- 2010-05-14想搭乘鳳姐的“車”,先把骨頭練硬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