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貪官檔案館的非常態(tài)生存意義
一座網(wǎng)上貪官檔案館讓多少人心驚肉跳,、夜半驚悚,?這個由黑龍江一名檢察官建起的個人博客,,到6月30日為止,,5年來一共收錄了11855條“貪官檔案”。盡管內(nèi)容全部來自媒體公開報道,,它的存在卻依然是一種非常態(tài)的存在,。據(jù)悉,該檔案館曾被封兩年,,今年4月,,該館又曾“閉關(guān)”60天。博主“鴻漸”,,也就是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崗區(qū)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科檢察官張建山現(xiàn)身說法:“就好像有一個透明的窗戶,,你只能看著,,你不能過去……”(7月1日《南方都市報》)
貪官檔案館上都記錄了一些什么?其實也很簡單,,都是一些經(jīng)過媒體公開報道的貪官案例、反腐警示,。經(jīng)歷了閉關(guān)風波之后,,更是只上傳新華網(wǎng)的消息。博主所做的,,也不過是按照省級分門別類地匯總到了一起,,從而形成了一份一份的網(wǎng)絡(luò)檔案而已??梢哉f,,這樣的整理匯集工作并不復雜,它的價值在于記錄曾經(jīng)發(fā)生的事件,,任何人都可以隨時查詢,;提醒健忘的人們不要忘記那些丑惡,并以此作為殷鑒,。
事實上,,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每一個貪官的相關(guān)信息有關(guān)部門均有檔案記載,。只不過,,這些檔案一般公眾不會輕易接觸得到。而在貪官檔案館里,,所有貪官的信息都是面對公眾的,,公眾不但可以知道某個貪官的具體情況,還能夠知道某個區(qū)域,、某個行業(yè)的相對比較全面的信息,,從而獲得一個整體性的認知。進一步講,,按照建立者的思路,,這個網(wǎng)上檔案館如果能夠采取“維基百科式”的編輯方式,則所有人都可以編輯更新,,那才是真正的公眾參與狀態(tài)下的信息公開,。
這種公開性和參與性,正是貪官檔案館最能震懾貪官的地方,。大凡貪瀆之徒,,往往都有一種奇怪的邏輯,認為只要控制了信息的傳播,,也就控制了事件的影響,。即便是媒體公開披露了其劣跡,,也總要想方設(shè)法含糊其辭,甚至刪除信息,。似乎把自家的耳朵一堵住,,則任由外邊洪水滔天,與我何干,?在這種邏輯的主導下,,那些受到處理的官員往往不愿意留下歷史記錄,更不愿意讓公眾留下記憶,。在他們那里,,公眾越是健忘、越是糊涂,,越是前事盡忘,,則他們就越能夠心安理得。
當然,,貪官檔案館招人忌恨,、只能非常態(tài)存在,還有另外一種情形,。當初那些被查處了的貪官,,并不都是像張家界的山巖一樣,屬于一種孤立的存在,;相反,,其與周邊上下的人必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其不愿意公眾經(jīng)常提起貪官,,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如果大家總是念叨那些舊事,很難保證民意的火苗說不準什么時候就會燎了別人的胡子,。
于是,,這個事件就呈現(xiàn)出一個令人慨嘆的狀態(tài)。貪官以及與貪官有關(guān)的枝枝蔓蔓,,并不愿意看到那些丑聞一直大白于天下,,他們總是試圖阻滯這些信息的播布和存在。即便是以個人博客這樣極為民間的方式,,也很難堂而皇之的順當生存,,必欲除之而后快。此種鬼蜮行徑,,一方面固然流露出貪瀆者虛弱的內(nèi)心,,躲躲閃閃的腰身;另一方面,,這些倒因為果的人如此費心抹去記載其劣跡的文字,,倒并不是存了流芳百世的心愿,,而是心存僥幸,根本上就不認為所作所為違法亂紀,、禍國殃民,。
也因此,公眾以個體之力留住歷史記憶的努力就顯得彌足珍貴,。很多情況下,,即便沒有人主動刪除或者涂抹什么,那些承載了很多罪惡的貪官劣跡,,也會在時間的長河里漸漸淡漠。因此,,必要的提醒,、隨時的整理,乃至公民廣泛的參與圍觀,,同樣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所在,。一座網(wǎng)上貪官檔案館的意義,也不僅僅在于對社會公正,、清廉為政的呼吁和吶喊,,有時候,記錄,、記載,、記憶本身就是其存在的意義。正如張建山所言:每個人都向前邁一步,,慢慢地做吧,。
- 2010-06-13一公路“放倒”八貪官警示啥?
- 2010-06-09學生習慣性下跪與貪官習慣性收錢
- 2010-06-02文強的貪官經(jīng)濟學是從哪里來的
- 2010-06-01貪官悔罪實為撒嬌
- 2010-06-01由貪官的38套房產(chǎn)想到貪官的藏錢術(shù)
- 2010-05-17“情人關(guān)系”不是貪官色商的脫罪辭
- 2010-05-17有多少貪官買下美國豪宅
- 2010-05-12貪官的上級怕不怕被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