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考,,再過幾天是中小學生的期末考試??荚?、分數(shù)成了目前大家最關心的話題。
原本是一次很普通的小學期末考試,,在一些學校眼里成為一次決定人生成敗的大考,;原本對考試懷有一種正常心態(tài)的小學生,,經過學校組織的心理疏導活動后卻產生了新的心理問題……寧波一位小學生家長向記者反映:她的孩子上六年級,除了少數(shù)畢業(yè)生已被錄取到個別民辦名校外,,絕大多數(shù)都升入對口初中。至于畢業(yè)考試也就是很普通的一次期末考試,。但學校卻很重視,,不但在學校里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還通過校訊通平臺發(fā)布信息,,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順利度過心理焦慮期,。學校這些措施本意是關心孩子,而結果卻使“一些原本不怕考試的孩子變得害怕起來”,。(《寧波晚報》6月22日)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期望,現(xiàn)實的殘酷,,令絕大多數(shù)的家長看子女的成長總是盯在了考試分數(shù)上,,從高中到初中,現(xiàn)在連小學一年級也不能幸免,。悲哀的是,,這種傾向在小學、教師身上同樣被演繹到了極致,。盡管“評價學生不能以分數(shù)為惟一”的口號喊了一遍又一遍,,文件發(fā)了一次又一次,但事實上,,教師評價一名學生,,還是先看分數(shù),學校評價一名教師,,還是先看成績,,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評價一所學校,還是先看教學質量,。評價來評價去,,還是那句大白話:“分數(shù)才是硬道理”。在這樣的利益驅動下,,題海,、測驗、排名,、找家長,,凡是涉及孩子成績的手段總是被盡量地放大功能。如此地看,,學校對學生進行考前心理輔導,,我們有理由相信,,真的“是為了孩子好才這么做的”。只是學校忽略了輔導對象,,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而言,,很多孩子并未意識到期末考試有多重要,考前心理上也沒有那么壓力,,多余的人為的心理疏導只會讓孩子徒增“心理暗示”,,原本正常的心理產生新的心理問題,此即所謂“矯枉過正”吧,!當然,,需要補充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理應要引起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應該針對不同的心理問題進行相應的心理教育,且應該由專業(yè)人士承擔,。
心理疏導不成,,反增心理問題,表面上是學校教育工作方式上的一種失當,,但根源還是教育體制,。應試教育不革,分數(shù)至上不除,,教育的禁錮永遠制約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看來,,真正需要疏導心理的是我們的教育,。
- 2010-06-18弒母案警示后高考時代亟待心理救濟
- 2010-06-03心理疏導不是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萬能鑰匙
- 2010-05-11沒證不能租房子是仇窮心理在作怪
- 2010-04-30反社會人格幽靈亟待社會心理干預機制
- 2010-04-18富士康“跳樓門”事件折射的社會心理
- 2010-03-29“南平噩夢”呼喚建立社會心理救助機制
- 2010-03-29警惕“甘蔗哥”背后的“替死鬼心理”
- 2010-03-25病態(tài)心理是最大的社會安全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