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將要創(chuàng)辦雜志的消息斷斷續(xù)續(xù)已報道了一年多時間,。最新報道上說:“如果一切正常運作,,《獨唱團》確定將于7月1日左右上市。”
出于研究的需要,,我曾弄回一些郭敬明主編的《最小說》、《最映刻》,、《最漫畫》和《I Want》,,但翻了幾下子就倒了胃口。比如,2009年第12期(六月下·半月刊)《最映刻》上刊發(fā)郭敬明的《把孤單歲月分享》,,短短1200多字的小文章居然占了六個頁碼,。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每個頁碼都有郭敬明的大幅照片橫躺豎臥,。雖說現(xiàn)在已是“讀圖時代”,,但連續(xù)讓我讀郭敬明的圖我就覺得郁悶。長得又不好看(韓寒語),,顯擺什么呀,?
但據(jù)說郭敬明的雜志賣得很好。2009年過年回家,,我在家鄉(xiāng)的一個小縣城里看到郭敬明的雜志扎堆碼在書店最醒目的位置,,不由得讓我嘆為觀止。我意識到,,“學會把書當成鞋來賣”(書商沈浩波語)的時代終于來臨了,。
不過話說回來,《最小說》畢竟不是耐克鞋,,賣得好并不等于自己有品位,。而對于郭敬明雜志的品位,韓寒已有清醒的認識,。去年接受《南都周刊》的訪談時他曾說過:“他(指郭敬明)告訴人家愛馬仕有多好,,但是以他的讀者的購買力,可能買本他的雜志都夠嗆了,,你給他灌輸這種思想,,而且看他書的孩子還小,多是90后,,他給他們灌輸這樣的價值觀是不對的,。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不分對錯,,但是分貴賤,,他灌輸?shù)膬r值觀是很賤的價值觀?!?/p>
從價值觀上來批評郭敬明的雜志,,又一次讓我看到了韓寒的見識。而且更重要的是,,對于韓寒來說,,郭敬明的雜志顯然給他提供了一種重要的參照。因為他也要辦雜志,,他很清楚他應該辦出怎樣的品位,,而不應該辦成郭敬明那種樣子,。
那么,韓寒究竟想把《獨唱團》辦成何種模樣呢,?雖然現(xiàn)在我們還無法一睹真容,,但種種報道似乎已讓我們約略感受到了這本雜志的風格。出版人路金波說:這是一本青年知識分子雜志,,將會影響百萬中國人,。韓寒則強調(diào):這是一本能夠改善作者生活的,、給年輕人以安全感的文學雜志,。他甚至很鄭重地表示:“這本雜志不是個人的,我并不想靠個人影響力來吸引讀者,。我不希望雜志的作者模仿我,,那樣雜志活不成,雜志主編應該只是決定趣味,,有一天我不做這個主編了,,它也能活下去,靠個人影響力雜志活不成的,,我不想做成很個人自傳風格的期刊,。”
一旦韓寒當初的承諾(千字1000-2000元,,稿酬是郭敬明的稿費標準的30倍)兌現(xiàn),,雜志實現(xiàn)“改善作者生活”的目標是不成問題的。但因為韓寒明確說過這是一本文學雜志,,而不想把它辦成新聞類,、雜文類雜志,那么如何讓雜志在文學性與公共性上結(jié)合起來,,就成了一個問題,。按照我的理解,韓寒雖然強調(diào)了這個雜志的文學性,,但顯然他并不想把它辦成一個純文學雜志,。同時,要想讓這本雜志影響百萬中國人,,僅僅在審美趣味上下工夫也顯然不夠,,更重要的是需要讓人明辨是非。而按照韓寒的性格與風格,,既彰顯文學性又張揚公共性,,估計才是雜志努力的方向。但問題是,,在今天這個時代,,《獨唱團》究竟能獲得多大的話語空間呢,?
由此我想到了薩特與他主辦的《現(xiàn)代》雜志。西里奈利談到這份雜志時指出:“雜志既是知識界的心,,又是知識界的肺,,一些更為持久的精神時尚和思想現(xiàn)象,有時就是在雜志上得以形成和傳播的,?!比绻n寒接受了這樣一種角色扮演,那我覺得他應該向薩特學習,,努力把《獨唱團》辦到《現(xiàn)代》那種水平,。但仔細想想,在當下中國,,薩特既不好學,,把雜志辦成《現(xiàn)代》那樣恐怕也有不小的難度。
因為眼下的雜志雖多如牛毛,,但像樣的,、或者我希望看到的那種雜志還是太少。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真希望《獨唱團》能給我們帶來一種文學和思想上的新觀念,。
- 2010-06-01韓寒的走紅怎么成了庸眾的勝利
- 2010-05-10韓寒為什么不是“領(lǐng)導者”?
- 2010-04-28時代雜志最具影響力人物明揭曉 韓寒擠入前三
- 2010-04-15美國人看不懂韓寒
- 2010-04-08韓寒有“全球影響力”嗎
- 2010-04-07韓寒的無欲則剛
- 2010-04-06韓寒的全球影響力來自常識
- 2010-02-25韓寒“何必苛求”與劉謙“高抬貴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