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日盤踞在城市交通“要塞”的黑車,,究竟為何久治而難除?5月22日的《北京日報》報道,,該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執(zhí)法一線的城管隊員,,城管隊員告訴記者:黑車根治有“三難”。 一是公共交通缺位,,二是抓“現行”困難,,三是乘客不配合取證。
治理黑車問題已經有多年的歷史,,從城管總結出的這三個治理黑車難點來看,,黑車難以治理問題其實告訴執(zhí)政者這樣一個信息:治理黑車問題不是要堵而是疏。如何疏,,其實就一個詞:合法化,。黑車之所以能夠歷經N次嚴打嚴抓而依然存活著,自然有其道理,,而且是存在的合理性很強,。那么,對于有必要存在的事物,,執(zhí)政者是不是堅持要清理干凈,,實現所謂的“河清海晏”呢,?
而從當下一些社會學學者針對社會公共事件頻發(fā)提出的治理理念來看,執(zhí)政者普遍存在一個認識誤區(qū),,就是認為社會安定團結就是毫無雜質,、像史書上所寫的那樣“河清海晏”,沒有黑車,、沒有燒殺搶掠,、沒有當街打罵……而黑車之所以被執(zhí)政者認為是“眼中釘,肉中刺”非拔掉不可,,不能說沒有利益考慮,。比如黑車逃稅——對于執(zhí)政者來說是一種損害;黑車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給執(zhí)政者臉上抹黑,,這又是一種損害……
恰恰是這些“損害”讓執(zhí)政者只看到了黑車對其不利(加上對“河清海晏”美麗藍圖的構想),,就不愿意去想另外的解決辦法,而只知道要清理之,,拔掉之,。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對于執(zhí)政者來說同樣如此,。當某項新政無法實施,或者實施了達不到應有效果時,,就必須考慮“退一步”,。我們國家尚未建立起納稅人與執(zhí)政者之間的完全博弈關系,即執(zhí)政者要實行一項新規(guī)定必須征得所有人或大多數人的同意方可實行(納稅人有完全的否決權),。既然還沒有這種完全博弈關系,,那執(zhí)政者就不妨來個“退一步”策略——在某項政策(比如一定要清理掉黑車這項政策)行不通,或者達不到效果之時(強硬實行不但無果,,還可能傷及與納稅人的關系),,主動改變治理策略。
這種“退一步”執(zhí)政策略,,說好聽點就是執(zhí)政者有雅量,,宰相肚里能撐船;說不好聽點也是執(zhí)政為民,,愛民如子,。因為任何執(zhí)政者實行某一項新政或者堅守某一項政策,其目的都是為了緩解與納稅人的關系,,而不是為了阻隔與納稅人之間的交往,甚至因此建立起仇恨,。這對于執(zhí)政者來說都是不利的后果,。
那么,,在治理黑車多年無果的情況下,不管是北京,,還是廣州,、上海或者深圳的城管及更高的執(zhí)政者是否該好好反思一下讓黑車合法化問題,,并建立起有效的管理“黑車”機制呢,?
在這里不妨做一下假想,如果黑車合法化了,,稅收這一塊可以增加一個新項目(不管是多是少),,公交“死角”將最小化,尤其是城管與黑車司機長期的對立關系將不存在……有這么多好處,,為什么執(zhí)政者不能轉變一下執(zhí)政理念,?
- 2010-02-12“黑車執(zhí)法信息”政府理應主動公開
- 2009-12-17“黑車洗白”是管理職能缺位
- 2009-11-19黑車司機也能理直氣壯維權
- 2009-11-04給后"釣魚"時代打擊黑車行動提個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