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2009年,,對上海樓市來說,,是充滿爭議,、喧囂,、狂熱的一年,。12月份,,正在樓市棋局混沌之際,,“國四條”一聲驚雷,,接著“滬四條”亦粉墨登場,。人們不禁猜想,,2010年的上海樓市,又將做何表演,。
中國樓市素有“政策市”之稱,,絕不能低估政策的力量。2009年12月14日國務院部署了“國四條”,,首次提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但總體路線依然是:在繼續(xù)支持自住和改善需求的同時,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另外進一步加快住房保障建設和棚戶區(qū)改造,。
2009年12月29日,,上海市政府辦公廳轉發(fā)了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等五部門《關于本市貫徹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fā)展的實施意見》,從稅收信貸政策調整,、加大普通商品住房供應,、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加強市場監(jiān)管四方面采取措施,,與“國四條”一一對應,,所以簡稱“滬四條”。
從調控的方向分析,,“滬四條”主要調控供應和需求兩個方面,。供應剛性較強,短時間內不易增加,,但土地畢竟掌握在政府手中,;另外,若把政府惹毛了,,打擊企業(yè)囤地捂盤,,也并非難事。
與供應相比,,需求的彈性更大些,,尤其是投資投機性需求,有時來得快,,跑得也快,。因此,“滬四條”中的第一條最重要,,稅收和信貸政策調整,,都是沖著調節(jié)需求去的,尤其是所謂的“抑制投資性購房需求”,。2008年中央優(yōu)惠政策中沒有,、但上海因地制宜出臺的獨有政策——當時規(guī)定至2009年年底終止的,基本上全部取消掉了,。
屬于上述情況的政策主要包括:一是契稅,,將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1%的優(yōu)惠稅率,由不限制套數(shù),,嚴格僅限首套,。二是個人所得稅,個人轉讓自用2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調整后將轉讓年限由2年恢復到5年。三是恢復收取個人購買普通住房的住房登記費和個人買賣存量普通住房的交易手續(xù)費,。
- 2009-12-19“國四條”痛打的不止高房價
- 2009-12-18“國四條”仍未做到對癥下藥
- 2009-12-18“國四條”遭民眾冷遇,?房地產新政的信任危機
- 2009-12-16“國四條”遏制房價重在執(zhí)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