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人在面對外面的世界時,,需要的是窗戶,;在面對自己時,需要的卻是鏡子,。上海人是不是可以從此事中汲取一點的啟發(fā),,先用鏡子照照自己,從自身的不足中尋求冰釋前嫌的方法,。以坦誠相待的態(tài)度和包容并蓄的開放心理,,釋清外界對上海的成見和誤解。
應(yīng)該說對家鄉(xiāng)話的重視和偏好,,幾乎是有方言的族群都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而上海話作為吳方言的代表語種,在本地受到保護和傳承無可非議,。但是如果膠柱鼓瑟地對本土文化抱著不可侵犯的態(tài)度就顯得過猶不及了,。
在上海幾乎找不到一款明晰的相關(guān)語言使用規(guī)定,現(xiàn)行的做法是默認普通話是唯一的官方語言,。但是上海人又不甘心自己的吳儂軟語“生在民間,,上不得廟堂”的處境。于是就出現(xiàn)了媒體中普通話、地方話交叉使用的現(xiàn)象,。對于外來的人口眾多的上海,,無處不在的上海話從溝通的紐帶變?yōu)榱艘坏澜涣鞯臏羡帧I虾2环镣高^窗戶,,看看廣東和臺灣地區(qū)在類似問題上的解決辦法,。
在這兩個地區(qū),粵語和臺語的重要程度幾乎和普通話相當,。人們的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基本使用方言,,而在帶有官方色彩的場合中,方言依舊被規(guī)定為通行語言,,甚至于地方媒體開設(shè)有很大一部分的方言欄目,。但是這一切并不阻礙普通話在該地的流通,學(xué)校的教學(xué)實行雙語化,,媒體的節(jié)目也實行雙語制,。一方面,地方語言得以完善地保存并在一定程度上對外傳播(以粵語,、臺語電影為典型),;另一方面,不懂該地方言的外來人員依舊可以不受阻礙地進行交流生活,,自然減少了產(chǎn)生被排斥心理的可能,。因此,方言和普通話的存在與流通原本就可以并行不悖,。
- 2009-12-30上海主持人終于道歉了,,知錯就好
- 2009-12-30上海一橋體開裂曝真相 內(nèi)部填滿“黑心棉”
- 2009-12-25“上海地鐵事故”成幸事是阿Q精神勝利法
- 2009-12-25上海主持人無權(quán)請外地聽眾“滾”出上海
- 2009-12-22上海地鐵相撞事故背后的隱憂
- 2009-12-04周立波,上海人民的小菜
- 2009-11-27上海迪士尼到底用地多少畝,?
- 2009-11-27絕不能把上海迪士尼建成“全球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