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歲的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10月31日上午8時06分駕鶴仙逝,。人們在哀慟、緬懷這位中國和世界航天科學泰斗的同時,,也在總結和思考中國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949年新中國誕生前后,一大批像錢學森這樣的杰出人才,,懷著報效祖國和人民的愛國之心,,拋棄優(yōu)厚待遇,戰(zhàn)勝重重阻撓,,從海外學成歸來,,為新中國的繁榮富強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隨著錢學森,、季羨林等一批高壽的大師級杰出人才故去,,在舊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的學術領軍人物所剩已經屈指可數(shù),。中國今后的杰出人才,就要看新中國的高等教育的成果,。
中國教育還能培養(yǎng)出錢學森嗎,?昨天,有媒體以此為題,,向我們發(fā)問,。這個問題提出的時間節(jié)點,恰好在教育部長周濟免職,,新部長袁貴仁走馬上任,,問題似乎只能留給新部長回答了。
錢老生前曾對溫總理陳詞:現(xiàn)在中國沒有完全發(fā)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個大學能夠按照培養(yǎng)科學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跋氲街袊L遠發(fā)展的事情,我憂慮的就是這一點,?!边@是錢老四年前的“善言”,而他在九十高齡時,,已經發(fā)出過對現(xiàn)行教育制度的抨擊:“現(xiàn)在的學生對知識沒有興趣,,老師教到什么程度,學生學到什么程度,,這樣的教育是不行的,。”
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現(xiàn)在這樣的教育,,很難培養(yǎng)出錢學森這樣的杰出人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對錢學森,、特別是他身邊的科學家團隊進行過大量采訪。1982年,,《人物》雜志第六期發(fā)表了我撰寫的《錢學森在美國》(1935—1955)長文,,1984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結集出版單行本。當時的總書記胡耀邦看過后,,與錢學森,、宋健同志長談兩次。那時,,我采訪了錢學森歸國后的歷任秘書,,收集了他工作,、生活的大量素材,準備今后在適當?shù)臅r候發(fā)表,。除此之外,,我當時特別寫過一篇錢學森在美國的老師馮·卡門的傳記作品,研究過卡門對錢學森一生的重大影響,。
名師出高徒,。沒有馮·卡門,錢學森是否會對人類航天事業(yè)做出今天這樣偉大的成就,,那就無法猜測了,。馮·卡門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任教,,把德國格丁根大學的民主學風也帶到美國,。他每星期主持召開一次研究討論會和一次學術研討會,不論是專家權威,,還是普通研究生,,一律平等,暢所欲言,,使錢老終生受益,。他回憶說,他那時年輕,,有點初生牛犢的勁兒,,有一次講完自己的論文,有位長者提出意見,,錢和那位大教授爭論起來,。事后,卡門告訴他,,那是當代力學大權威馮·米塞斯(土耳其人),。但是,你的意見是對的,,我支持你,。錢和馮·卡門有一次爭論,話語激烈而又尖刻,??ㄩT被氣壞了,拂袖而去,。事后,,卡門經過思考,認識到學生是對的,。第二天一上班,,年過花甲的卡門爬了三層樓梯,,來到位于三樓一個旮旯的錢學森的小小辦公室,敲開門,,恭恭敬敬地給他行個禮,,說:“錢,昨天的爭論你是對的,,我是錯的,。”卡門上課從不點名,,鼓勵學生隨時提問,,可以打斷老師的講話。錢學森歸國后,,力圖把馮·卡門的民主學風也帶回來,,他以身作則,并多次以馮·米塞斯和馮·卡門的例子教育中國學者,。一個老師能教給學生的知識終究是有限的,,有了民主學風,學生主動求知,,這才有學術創(chuàng)新和超越老師的可能,。無論從哪方面的貢獻說,錢學森都超過了他的老師卡門,,但錢學森是從卡門的民主學風這塊肥沃的學術土壤中“冒”出來的,。魯迅說過,未有天才之前,,首先需要泥土,,培養(yǎng)天才的土壤。我們的大學教育,,民主學風的土壤究竟如何呢,?
- 2009-11-02中國教育還能培養(yǎng)出錢學森嗎
- 2009-11-02錢學森的偉大與“錢王DNA”無關
- 2009-11-02錢學森去世
- 2009-11-02錢學森離我們遠去,后學不應惟仰望
- 2009-11-02從錢學森成功足跡看大師培養(yǎng)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