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他死后,當一面繡著“民族魂”的旗幟蓋到他的軀體上,,他便成為一個符號,,開始被各種勢力所瓜分,。
到了“文革”的時候,魯迅被徹底政治化了,。魯迅的遺孀許廣平甚至寫了《毛澤東思想的陽光照耀著魯迅》,,文章說:“魯迅的心,,向往著毛主席,跟著毛主席,,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是魯迅心中最紅最紅的紅太陽?!?/p>
同時,,階級分析法,把魯迅打扮成一個橫眉冷對階級敵人,,痛打落水狗,,俯首甘為無產階級之牛,吃下草擠出奶的形象,。隨之而來的是對魯迅作品全面的政治化,、階級化解讀。雄文四卷成了新經,,魯迅作品成了新傳,。
當魯迅被納入政治詮釋系統(tǒng),作為人的魯迅便被磨滅了,,代之而起的是作為工具的魯迅,。魯迅從一個孤獨的英雄,變成一頭階級的斗犬,。政治化的魯迅,,也是工具化、傀儡化的魯迅。
改革開放前后,,已經有大量的學者開始以心靈去直接接觸魯迅,,挖掘魯迅的真精神,,例如林賢治,、錢理群等,。但是,,中學語文教科書中的魯迅,仍然延續(xù)著后“ 文革”時代的思路,,把魯迅當做一個政治符號,,把魯迅作品當做政治宣傳,來教育中學生,。如果說學界已經做出了或者正在做出還原魯迅真精神的努力,,那么,教科書則仍然在階級分析后遺癥的陰影中敗壞魯迅,。
在中學教科書中減少魯迅作品篇幅,,不是魯迅的悲哀,而是當代語文教育的悲哀,。因為當代語文教育的教育者,,在以考試為導向,,以教學參考書為標桿的影響下,,失去了認識魯迅、講授魯迅的能力,。
在任何時代,,只要現(xiàn)代漢語仍然被使用,,魯迅作品便是現(xiàn)代漢語運用的經典和源泉,,只要還有虛無的痛感,,魯迅的雜文就仍然有光輝的生命力,魯迅的散文就仍然能夠慰藉人們的心靈,。
作為“語文”這門課程,,最重要的責任,,是培養(yǎng)中學生對祖國語言最基本的審美能力,,學會觸知漢語之美,乃至運用漢語傳達心靈深處的東西,。所以,,語文教材應該選擇那些最具典范性的經典作品。而魯迅的大量文章,,就是現(xiàn)代漢語運用的最好典范,。(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師)
![]() ![]() |
- 2009-08-13淡化魯迅,準備培養(yǎng)什么人
- 2009-08-13以前過于“優(yōu)待”魯迅
- 2009-08-13魯迅“失寵”與“碎讀”盛行
- 2009-08-13人教社否認魯迅作品將被剔出語文教材
- 2009-08-12教師素質也是魯迅作品被拋棄原因
- 2009-08-11中學語文魯迅作品被指生澀難懂 成教學雞肋
- 2009-07-28給梁實秋一點空間 無損魯迅的偉大
- 2009-06-24梁文道:韓寒是下一個魯迅 金庸為何加入作協(xié)
- 2009-05-04魯迅孫子周令飛:希望能在臺灣舉辦魯迅特展
- 2009-03-31張競生:被魯迅罵被周作人捧的“性學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