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過往的事件都可以通俗地稱之為歷史,,歷史是一個巨大而龐雜的礦藏,。人們時常潛入堆積如山的陳年舊事,修復記憶,,提煉傳統(tǒng),,并且以史為鑒,認定自己的楷模和規(guī)范,。無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還是個人,歷史無不提供了自我認識的參照坐標,。因此,,如何享用歷史資源時常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命題。歷史學是一種處理問題的方式,,文學是另一種,。
人類早期的某一個段落,,歷史學與文學曾經(jīng)渾然一體。古希臘的荷馬“史詩”既是歷史事件的記載,,又存在強烈的美學特征,。歷史學與文學的分道揚鑣意味著另一個文化階段的開始。顯而易見,,歷史學更多地負有特殊的責任,。從“史官”的設立到修史的慎重嚴謹,歷史學的記載,、敘述以及形形色色的褒貶時常與涉及江山社稷的大是大非聯(lián)系起來,。孟子曾經(jīng)說,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這是歷史敘事不露聲色的政治傾向,。因此,,歷史學熱衷于注視各種宏大的巨型景觀,國家獨立,,民族解放,,政治風云,外交形勢,,社會制度,,革命運動,諸如此類的顯眼事件往往是歷史學的注視焦點,。多數(shù)時候,,帝王將相理所當然地充當了歷史著作的主要人物。
相對地說,,文學認領的是各種具體的人生故事,,現(xiàn)實主義之后的文學明顯地轉(zhuǎn)向了底層,轉(zhuǎn)向了普通大眾的悲歡離合,。文學帶來的喜怒哀樂源于日常生活的各種經(jīng)驗,、細節(jié),而不是高瞻遠矚的宏論,。一首小令或者一篇美文僅僅抒寫了些許人生感慨,;即使像《紅樓夢》、《戰(zhàn)爭與和平》這種鴻篇巨制,,人們讀到的仍然是一個個人物的曲折命運,,而不是包羅萬象的歷史全景。為了強烈的戲劇效果,,為了逼真的現(xiàn)場氣氛,,文學甚至享有一個特權(quán):虛構(gòu)。現(xiàn)今,歷史學與文學的分工日益清晰:當前者精確地提供某一個歷史時期的經(jīng)濟數(shù)據(jù)或者翔實陳述一個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時,,文學正在栩栩如生地想象一條街道,,一幅肖像,或者一批人物之間的恩怨情仇,。
然而,,這并不是文學與歷史相互分離的證明。相反,,“歷史”始終是文學圍繞的一個中心詞,。這不僅表現(xiàn)于一批以歷史故事為主軸的“演義”小說,不僅表現(xiàn)于迄今盛行的歷史小說或者歷史戲劇,,更為重要的是,,“歷史”的理解、再現(xiàn)時常成為鑒別文學價值的內(nèi)在尺度,?!霸娛贰笔嵌鸥A得的一個崇高贊譽,巴爾扎克自稱要做法國歷史的書記員,,恩格斯在典型人物背后察覺到某種“歷史潮流”,,并且提出了“美學的”與“歷史的”相結(jié)合的批評標準……或許,亞里士多德關于詩比歷史著作更富于哲學意味的觀點已經(jīng)包含了重要的啟示:文學不負責陳述已發(fā)生的事情,,“描述可能發(fā)生的事”顯示的是另一種史識,。如果說,歷史學擅長居高臨下地處理歷史,,那么,,文學考察的是歷史與人生的復雜互動。沒有完全脫離宏觀歷史的具體人生,,正如沒有完全脫離具體人生的宏觀歷史,;但是,文學主要承擔這個命題的上半部分:歷史如何造就各種不同的人生,,同時,,每一個體如何在自己的位置上理解和承受來自歷史的壓力,。
文學興趣不衰的探索表明,,歷史從未關閉。每一種探索的視角都有理由期待自己的發(fā)現(xiàn),,即使是“大話”,、“戲說”式的解構(gòu)。然而,,解構(gòu)存在的后續(xù)問題在于,,哪些更為深刻的歷史闡釋脫穎而出?李白輕功卓絕,關云長拔劍自刎,,宋江與李逵存在同性戀關系……這些乏味的想象又有多少真知灼見,?如果踐踏已有的歷史解釋無非是博得一笑——如果歷史僅僅被視為炮制笑料的作坊,那不啻于雙重的辜負:既辜負了解構(gòu)主義的理論鋒芒,,也辜負了歷史隱含的真正價值,。
- 2010-09-13柳彬:扎實推進基層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 2010-09-13“黨的建設科學化”須澄清的幾種認識
- 2010-09-13任鐵纓:執(zhí)政黨建設的評判標準有哪些
- 2010-09-13李少紅忘記了影像接受心理學?
- 2010-09-13獨具特色的德國式財政分權(quá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