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氣背后的不良官場文化
急于求成的功利目標,。從政者人人都想當更大的官,正像人們說的“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樣,,這個目標甚至可以被理直氣壯地宣布出來,。但問題是,,當官是要講求資歷和臺階的,連升三級的幸運者畢竟是少數(shù),,而且官場的某些因素決定了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升到一個自己比較滿意的高度的,。官場上的人喜歡比,與同學比,,與老鄉(xiāng)比,,與周圍的同事比,看到同學進步,,看到同事升遷,,心中不免郁悶,產(chǎn)生不走官運的失敗情緒,,怨領導不支持,,怨下屬不得力,怨朋友不幫忙等等,。
患得患失的精神狀態(tài)。想當官又怕吃虧,,不甘寂寞又不愿付出,,精于算計,一心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不能把握好“得”與“失”的關系,,不能把握好“進”與“退”的分寸,當官只為發(fā)財,、權勢,、地位、待遇,,全無擔當,,缺乏責任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稍有不滿,,多干一點,,便要抱怨起來,。正像人們常常看到的那樣:越不干事的人怨氣越多,。
懷才不遇的心理障礙,。仕途不順發(fā)牢騷的古已有之。如孟浩然的“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柳永的“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李白既能高傲地呼喊“天生我材必有用”,,也能低吟“自古圣賢皆寂寞”。他們都明白,,選擇政治就只能泯滅個性,,退隱山林就只能清貧一生,選擇就意味著放棄,。而現(xiàn)在我們有些官員,,既不愿放棄官場又不愿放棄自己,開著“桑塔納”又覺得“奧迪”好,;當了縣官還覺得官太小,。
憤世嫉俗的風頭主義。古人從政,,有立德,、立功、立言的追求,,所以,,既有于謙那樣的“清官”,也有海瑞那樣的為民請命,、敢罵皇帝的“直官”,。而我們現(xiàn)在有些官員,不是立言,,而是“濫言”,,甚至不是當面進言,而是背后敢講怪話,。他們怨上級以炫耀自己的能力,;怨下級以炫耀自己的魄力;怨同事以炫耀自己的水平,;怨前人以炫耀自己的見識,。他們不是靠實干、創(chuàng)新立德、立功,、立言,,而是靠大發(fā)牢騷出風頭,趕時髦,。
缺乏意志品質(zhì)的人格缺陷,。在官場里,人人都有追求進步,、不斷升遷的欲望,,但并不是人人都有耐受磨礪、經(jīng)受挫折的意志品質(zhì),。有的人,,期望過高,一廂情愿,,一有不順就怨氣沖天,,怨條件不足,怨環(huán)境不好,,怨這里特殊,,怨那里復雜,而就不能反躬自問:有沒有克服困難,、大膽創(chuàng)新的勇氣,、意志和信念?
- 2010-01-22是什么讓足協(xié)官員“染黑”
- 2010-01-15官員能不能寫游記
- 2010-01-15多元化時代,,“和諧”不能以官員意志為轉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