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改革開放31年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fā)生了歷史性變化。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就必須深刻認識我國改革開放的特征,,牢牢把握當前改革開放的新特點。
從低起點躍上高平臺
發(fā)軔于1978年的改革開放,,是在一個很低的起點和較差的環(huán)境中拉開序幕的,。歷經十年“文化大革命”浩劫后,國民經濟處于崩潰邊緣,,政治文化領域萬馬齊喑,,各類建設人才奇缺。改革開放初期,,許多人懷疑改革,,一些人甚至反對改革。國際上,,西方發(fā)達國家普遍敵視中國,,利用改革開放之機,大搞“和平演變”……
31年來,,改革開放不斷推進,、不斷深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升世界前列,,改革開放前長期困擾我們的短缺經濟狀況已經從根本上得到改變。與此同時,,政治體制改革穩(wěn)步推進,,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大踏步前進,科教事業(yè)快速發(fā)展,,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文化氛圍和智力支持。廣大人民成為改革開放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人民認同、支持和參與改革,。中國的改革開放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廣泛關注,。經過31年的偉大實踐,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已具備了堅實的物質和人才基礎,,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xù)深入改革開放構筑了一個較高的平臺,。
從摸索起步到開辟科學道路
31年前,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靠著“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勇氣,,走上了改革開放之路。這是在特殊國情下實行改革開放的一種方法,、一種策略,。
從“包產到戶”,到家庭聯(lián)產承包制在全國范圍的推廣,;從建立經濟特區(qū),,到開放沿海沿邊沿江;從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到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和政府在改革開放中積極應對新情況新問題,,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此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制定了“三步走”的戰(zhàn)略步驟,,創(chuàng)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創(chuàng)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七大報告將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概括為“十個結合”,,這是我們黨在改革開放的歷程中,領導人民艱辛探索得出來的,,是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它不僅總結了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的原因所在,更為重要的是為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指明了前進方向,。
- 2009-12-21福建省地方人大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活動展播
- 2009-12-14李嵐清講述改革開放前理發(fā)的煩惱
- 2009-12-14習仲勛:為改革開放殺出一條血路
- 2009-11-24在改革開放中逐步成長 "新華文摘"30年氣象蔚然
- 2009-11-13改革開放以來完善高校內部領導體制的回顧與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