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與海的攜手 閩寧協作讓昔日貧瘠土地上花兒遍地
2020-12-27 18:30:0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施良德 王姍菲 我來說兩句 |
幫扶車間內,工人們可以通過加件加工獲取勞動報酬,。 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 攝 東南網12月27日訊(本網記者顏財斌 郭曉楷)日前,,在寧夏脫貧攻堅新聞通氣會上,通報了閩寧協作相關情況,,經過24年的久久為功,,閩寧結對扶貧成功探索出東西部攜手實現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據了解,,24年來福建省先后選派11批183名援寧掛職干部,,寧夏也選派了20批344名干部到福建掛職鍛煉。福建幫助寧夏培訓教師上萬名,派遣教育,、醫(yī)療、科技等專業(yè)技術人員2000多名;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3億多,,先后援建公路385公里,打井窖1.5萬眼,,修建高標準梯田22.9萬畝,,完成危房危窯改造2000多戶,,支持建設閩寧鎮(zhèn)和110個閩寧示范村,,修建了一大批水利水保、農村電網,、道路,、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近60萬貧困群眾從中受益,。 寧夏政府副秘書長,、固原市委常委、副市長,、福建援寧工作隊領隊黃水木表示,,福建與寧夏“山海結盟”合力脫貧,僅在“十三五”期間,,福建共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6億多元,,實施1128個幫扶項目,受益貧困人口41萬人,。寧夏現有5萬多人在閩穩(wěn)定務工,,每年獲得勞務總收入超過15億元。今年先后舉辦“閩寧出口商品塞上行”“寧夏出口商品閩上行”等一系列展示展銷活動,,通過閩寧協作渠道累計銷售貧困地區(qū)農產品19億多元,。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已經從以產業(yè)扶貧、勞務輸出,、干部選派等為主,,向金融、經貿,、旅游,、人文等多領域拓展;從以單向輸入為主,,向互補性,、雙向性,、聯動性拓展,既有經濟上的互利共贏,,又有人文精神上的互通共融,。在新發(fā)展階段的新起點上,兩地將不斷拓展,、豐富閩寧協作內容,,不斷創(chuàng)新協作方式,廣辟協作途徑,,推動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更寬領域發(fā)展,,共同服務全國構建新發(fā)展格局,。 2020年7月3日,中央宣傳部授予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時代楷?!狈Q號,。8月23日,中共福建省委決定在全省廣泛開展向“時代楷?!遍}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學習活動,,為奪取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fā)展超越新勝利、加快新時代新福建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位于寧夏紅寺堡柳泉鄉(xiāng)的一農戶家庭環(huán)境,。目前該地正在打響以“民宿旅游+移民文化+餐飲美食+果樹認領+土特產銷售+休閑度假”模式的鄉(xiāng)村旅游品牌。 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 攝,。 援寧干部 用真情促進協作深入走實 24年來,,一批又一批的福建援寧干部在寧夏扎根、奮斗,,克服了氣候環(huán)境,、語言環(huán)境、生活方式的差異,,奔赴鄉(xiāng)鎮(zhèn)、進村入戶,,來到貧困群眾家中,,與干部群眾在田間地頭交流致富經驗,與貧困群眾在脫貧一線琢磨脫貧,,與移民群眾在扶貧車間交心談就業(yè),,了解縣情、熟悉鄉(xiāng)情,、體察民情,,與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 1997年3月,林月嬋第一次來到寧夏,。當時閩寧兩省區(qū)既沒有直達火車,,也不通航班,坐汽車至少要走3天,。從那之后,,直到2007年退休,林月嬋先后到寧夏40多次,,見證了“聯席會議,、結對幫扶、產業(yè)帶動,、互學互助,、社會參與”的東西部扶貧協作發(fā)展新模式誕生、延續(xù),。當地人親熱地喚她“林大姐”,。至今,她手機中儲存的號碼,,最多的仍是寧夏的,。 從“移民吊莊”到“坡改梯”,從“井窖建設”到“勞務輸出”,,從“菌草推廣”到“招商引資”,,從“聯辦醫(yī)院”到“援建學校”,,眾多福建援寧項目,,都凝聚著林月嬋的心血和關注?!爸灰眯?、用情,投入去做一件事兒,,辦法就會一個個浮出來,。”林月嬋說,,閩寧幫扶機制是用“心”建起來的,,而除了一代代援寧群體的接續(xù)奮斗,這個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親自推動建立的好機制,,正是閩寧協作能結出豐碩成果的關鍵,。 工人們正在自動機械上工作。 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 攝 在寧夏,,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所長林占熺是當地群眾和援寧干部口中的“菌草之父”,。1996年,,福建和寧夏結成幫扶對子。扶貧開發(fā),,產業(yè)先行,。當時在福建推行的“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技術,進入援寧干部的視野,。1997年4月,,菌草技術發(fā)明人林占熺帶著六箱菌草,應邀前往寧夏彭陽縣調研,。從此,,林占熺成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一員,開始20多年的菌草扶貧之路,。1999年10月2日,,專家組在閩寧村組織測產驗收,結果顯示畝產近12萬元,。寧夏老鄉(xiāng)知道后興奮不已,,現場編起了順口溜?!熬?,菌草,閩寧草,,幸福草,,還是社會主義好,還是共產黨好,?!?/p> 然而,閩寧兩地自然條件與經濟狀況相去甚遠,,菌草扶貧方案在2000多公里之外的寧夏能行得通嗎?閩寧村位于銀川市以南50千米處賀蘭山下的一片戈壁灘,,是西海固地區(qū)西吉縣8000多個移民的新家?!耙惹行枰l(fā)展快速脫貧致富的,,才能解決問題?!绷终紵缯f,。 菌草,再度被寄予吊莊移民群眾“安居”“樂業(yè)”的厚望,。“沒有草,,可以想辦法種!”林占熺不言放棄,。為了讓所有參與菌草生產的農戶都能實現脫貧致富夢,,經過埋頭鉆研,終于摸索出了一套因地制宜的菌草扶貧新方案,。 要降低農戶參與門檻,,必須簡化技術,把技術標準化,、規(guī)?;⒈就粱?,讓農戶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因此,,林占熺等菌草專家采用技術包干的方法,,從備料、搭菇棚,、管理到采菇,,手把手、人盯人地全程指導,。 菇栽培出來了,,往哪里賣呢?“你們是專家,如果你們不包銷,,農民就沒有信心,,那么菌草技術扶貧這事就做不成了?!睍r任福建省扶貧辦主任林月嬋對林占熺說,。于是,林占熺硬著頭皮簽訂了包技術包銷蘑菇協議,,跑遍了全國主要蘑菇市場,,組織福建銷售企業(yè)助銷“菌草菇”。 菌草扶貧之路,,越走越寬,。1998年9月,閩寧兩省區(qū)黨政領導現場考察后,,認為這是寧夏貧困地區(qū)脫貧的好項目,,要求迅速擴大規(guī)模,在全區(qū)貧困縣推廣,。到了2000年,,僅閩寧村每天通過航班運輸的蘑菇便近60噸。一大批寧夏貧困戶,,通過菌草告別了貧困,,走上了小康之路,。在寧夏推廣菌草技術扶貧的基礎上,林占熺等專家不斷總結,,將其推廣到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林占熺說,希望“”生態(tài)治理,、扶貧與產業(yè)開發(fā)協同發(fā)展”的模式,,能夠為更多發(fā)展中國家擺脫貧困帶來啟發(fā)。 林月嬋和林占熺僅僅只是閩寧協作上的一個縮影,。2020年7月3日,,“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獲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這是一個跨越24年的奮斗集體——先后11批180余名福建掛職干部,,2000余名支教支醫(yī)支農工作隊員、專家院士,、西部計劃志愿者奔赴寧夏,,與寧夏人民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創(chuàng)造了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幫扶的“閩寧模式”。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