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姚磨村:“種”出來的幸福生活
2020-08-21 09:40:20? ?來源: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寧夏姚磨村:“種”出來的幸福生活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劉天哲)7月6日,,記者跟隨“決戰(zhàn)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網絡媒體團來到了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原州區(qū)的姚磨村進行采訪,。姚磨村位于原州區(qū)西北,,距固原市區(qū)24公里,,轄有3個自然村,共有120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4人,。 冷涼蔬菜是本村的支柱產業(yè),,姚磨村近年來充分發(fā)揮村黨支部書記,、致富帶頭人帶動能力強的優(yōu)勢,,推行“組織跨村建、能人跨村帶,、產業(yè)跨村育”的模式,,輻射帶動周圍群眾增收致富,采取“黨總支+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全力推動蔬菜產業(yè)發(fā)展,。2018年姚磨村蔬菜種植面積達4800多畝,耕地利用率80%以上,,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5萬元,。 蔬菜運輸有高招,預冷技術顯神通 姚磨村目前建有一二三產融合蔬菜產業(yè)園區(qū),。產業(yè)園由原州區(qū)瑞豐蔬菜產銷合作社牽頭建設,,占地450畝,總投資1.5億元,,是集生產,、育苗、加工,、冷鏈,、銷售為一體的蔬菜產業(yè)園。 記者采訪時看到,,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齊的排列在蔬菜種植基地里,,在這里,菜心,、西蘭花等蔬菜將經過育苗,、種植、加工,、預冷,、冷鏈、運輸等階段銷往各地,。在生產過程中蔬菜的保鮮問題極為重要,,是否新鮮是影響蔬菜價格和品質的重要因素。那么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固原市原州區(qū)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李春琴接受采訪時說:“為了保證蔬菜的新鮮程度,,姚磨村建有完善的冷鏈體系,建有蔬菜預冷庫1.5萬平方米,,制冰車間500平方米,,年預冷各類蔬菜8萬噸以上,并購置了4輛大型冷藏車,,這樣蔬菜從采摘到運輸,,僅用48小時就可以送到目的地。不止如此,,在4攝氏度的冷庫中冷處理過的蔬菜可以保持新鮮長達6天,,滿足了出口的需要。在冷鏈體系的保障下,,蔬菜的品質大大提高,,這樣也促進了蔬菜跨區(qū)域、反季節(jié)的對外流通,?!?/p> 預冷庫中工人正在把蔬菜放入泡沫箱內 攝影 劉天哲 紅梅杏成致富果,水果種植有學問 除了蔬菜種植外,,姚磨村還積極發(fā)展紅梅杏種植業(yè),,紅梅杏果實近似圓形,果實陽面呈紅色,,陰面呈黃色,,果肉細膩多汁,酸甜可口,,口感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正因為紅梅杏的這些特點,,姚磨村將這種水果從山西進行了引進。同時為了適應本地氣候,,還培育出了抗霜凍的矮化紅梅杏,。紅梅杏3年即可掛果,5年進入盛果期,,經過精包裝后一盒6顆裝的紅梅杏最高可以賣到80元,。小小的紅梅杏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 成熟的紅梅杏 攝影 劉天哲 姚磨村準確結合自身自然環(huán)境特點,,以黨總支為引領,,充分發(fā)揮瑞豐蔬菜合作社的龍頭作用,成功培育出了冷涼蔬菜與基地用工兩大產業(yè),,年產值達1.8億元,,成功帶動了建檔立卡貧困戶2793人共同致富,真正“種”出了自己的幸福,。 |
相關閱讀:
- [10-25] 廈門:網絡媒體串島游 感受大美海滄的別樣魅力
- [06-24] 2019北京網絡媒體紅色故土行
- [05-26] 讓“經典”走進生活 海滄舉行網絡媒體聯盟文化沙龍
- [06-25] 網絡媒體要學會正確表達
- [12-08] 全國網絡媒體湖南網絡行聚焦湖南茶陵“精準扶貧 鄉(xiāng)村振興”工作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