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惠嶼島是一座海上孤島,如今是泉州市唯一的海島建制村——泉港區(qū)南埔鎮(zhèn)惠嶼村,,被人們稱為海上的“幸福島”,,基礎設施完善,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6萬元,。以前,,這里與世隔絕,貧窮落后,,村里的漢子很難娶到老婆,。十多年來,這里的海島人憑借真誠守信,,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面積2平方公里的惠嶼島是泉州市唯一的海島建制村,地處泉港區(qū)東北部,,橫亙在湄洲灣主航道西側,,四面環(huán)海,島上聚居著324戶漁島人家,,共1480多人,。
如今,只要是惠嶼島的村民,,無需任何擔保抵押,,僅憑身份證,就可以從信用社和農行貸到5萬元到30萬元不等的款項,,還能享受利率優(yōu)惠,。早在2013年,惠嶼島就被泉州農村商業(yè)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授予“金牌信用村”榮譽稱號,。
東南網3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魏桂蓮 通訊員 莊國輝 實習生 鄭鑫 文/圖)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內容,,在誠信意識、信用環(huán)境有待提升的當下社會,,“誠信”二字在惠嶼島人心中有著不一般的分量,。
每年開春,村民們都會大量購置網箱
誠信意識覺醒的島民
3月11日,,記者來到泉港肖厝碼頭,,隔著海峽望去,惠嶼島若隱若現(xiàn),,坐快艇只需10多分鐘便可抵達,。海島四周澄澈的海水里滿布浮標和網箱,海產養(yǎng)殖是島民賴以生存的主業(yè),。船未靠岸,便可看見島上的小樓鱗次櫛比,,掩映在蒼翠的綠樹之中,。
就是這樣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島,曾遠離現(xiàn)代文明,。61歲的村支書肖美貴對小島貧困落后的過去記憶猶新,。就在8年前,島民生活用水還只能依賴幾口水井,?!耙惶?4小時都有人在排隊打水,常常能看到母親背著年幼的孩子,,花2小時打滿一桶水,。”肖美貴說,,“短短2公里的海峽,,就讓我們與世隔絕。由于交通不便,,惠嶼島經濟停滯不前,。那時候島上男的娶不到老婆,女的拼命想往外嫁,?!?/p>
在路上,記者見到56歲的村民肖美吉,。他說:“我剛領了30萬元支票,,準備擴大養(yǎng)殖。現(xiàn)在貸款比以前方便多了,,僅憑一張居民身份證就可輕松貸款,。我們村的人都享受信用貸款,,像我這樣可以貸高額款項的村民有不少?!彼蛴浾咦院赖卣故粳F(xiàn)金支票,。
而在當年肖美吉的一筆“不良貸款”記錄,所有島民都記在心里,,那是一個警示,,也是一個開始。
2003年底,,窮怕了的村民們急需資金創(chuàng)業(yè),,想貸款卻苦于沒有任何抵押物?!澳菚r貸款太難了,,首先得找關系,托人找村委會蓋章,,找村干部擔保,,幾番周折還不一定能貸到款?!毙っ兰f,,村委會找到南埔信用社,軟磨硬泡地要幫村民貸款,,三番五次后信用社答應由村委會為村民統(tǒng)一擔保,,每戶可貸3000元。于是,,村民們有了第一筆啟動資金,。
村民們用這筆資金種下了百畝牡蠣,贏得豐收,,大家紛紛兌現(xiàn)承諾,,僅一天時間,就把該還的本息交到村部,。然而,,肖美吉不僅沒賺到錢,還虧了不少錢,。他沒有籌錢還款,,而是背著行囊出海躲債,留下了“不良貸款”的記錄,。一年后,,他回到家鄉(xiāng),再次有了貸款做養(yǎng)殖的念頭,,卻被信用社拒絕,。工作人員告訴他,,“窮可貸,富可貸,,不講信用不可貸”,,要貸款,必須把之前欠下的3000元連本帶利還清,,才能繼續(xù)貸款,。
于是,肖美吉向親朋借錢還了欠款,,信用社也再次貸給他啟動資金,。從2004年至今,隨著信用等級的提高,,肖美吉已累計從信用社貸款數(shù)百萬元,。他的經歷,讓村民對誠信意識有了初步的認識,。
“我能有今天,是靠信用與銀行打交道,,靠信用發(fā)家致富?!毙っ兰f。他至今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老書記肖美貴在村民大會上的發(fā)言:“我們窮得一無所有,,連親戚都不肯借錢給我們,,但是銀行肯。我們哪怕砸鍋賣鐵,,也要到期還錢,!”
島上海產品交易活躍。
靠誠信集體致富的漁村
一邊安排工人搬運干海帶,,一邊不斷接批發(fā)商的電話,。一大早,54歲的肖榮良就忙得團團轉,。
“2003年第一次貸款養(yǎng)牡蠣就賺錢了,,但規(guī)模太小,想擴大又沒有多余的錢,。2006年,,我的信用額度翻番到5萬元?!毙s良說,,正是有了這筆貸款,他才成為海帶養(yǎng)殖大戶,。如今他養(yǎng)殖的海帶已擴大到上千條,,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年收入23萬多元。
如果說水電路“三通”改變了惠嶼島的基礎設施面貌,,那么金融信貸則幫助這個昔日的孤島發(fā)生了質的改變,。
近幾年來,在村兩委的帶動下,,惠嶼島村民靠信用貸款養(yǎng)殖海產品,,從2004年養(yǎng)殖100畝牡蠣,發(fā)展到現(xiàn)在養(yǎng)殖鮑魚5000萬粒,、海帶5000畝,、牡蠣800畝、江蘺菜500畝,、網箱養(yǎng)殖1.5萬箱,;從品種單一的牡蠣發(fā)展到養(yǎng)殖海帶、鮑魚,、江蘺菜等高端海產品,,并成立了各種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村民人均收入從2003年的2000元,,到2016年突破6萬元,。
“我們村能有今天,是靠信用與銀行打交道,,靠每位村民的誠實守信發(fā)家致富,。”肖榮良激動地說,,“惠嶼島靠信貸致富的不是幾個人,,是全村的集體致富?!?/p>
這個昔日貧困島村,,而今成為“泉州市十佳魅力鄉(xiāng)村”、福建省“水鄉(xiāng)漁村”?,F(xiàn)在,,多家銀行為全村324戶農戶建立信用信息檔案,建檔評級面100%,?;輲Z村成功榮獲“市級農村金融信用村”稱號。
被授予“金牌信用村”榮譽稱號
將“信用”視若珍寶
惠嶼島為何能構筑起當今社會難能可貴的信用生態(tài),?“惠嶼島人吐口唾沫都是釘,,言必信,行必果?!贝逯っ蕾F說,。
從貸到第一筆款開始,每個月20日前兩天,,惠嶼島上的大喇叭就會響起,,通知村民把應還的本息交到村部。
“在村干部的帶領下,,村民們團結互助,,共同遵守簽訂的契約。每到20日,,村干部就負責乘船將應還錢款送到銀行,,10多年來風雨無阻,從未落下一日,,從未欠下一分,。銀行也從未上島收過錢?!边@樣視誠信為生命的純樸村民,,讓時任泉州農業(yè)銀行行長的黃斌印象深刻。
50歲肖潔梅也是靠銀行信貸發(fā)家致富的,,去年收入超過23萬元,。肖潔梅告訴記者,前年他們家的海產品沒賣上好價錢,,虧了不少錢,,而銀行借的30萬元到期要還,把他們一家給愁死了,。“當時我們東拼西湊籌了不到10萬元,,還差20多萬元,,最后是10多個村民幫我還貸的?!?/p>
為了保持惠嶼島的“金牌信用”,,村民們約定,當年盈利較多的家庭存留三分之一的利潤當“公積金”,,用于幫助無法按期還貸的村民還款,。
信用的種子在惠嶼島生根,誠信的力量慢慢增長,。10多年來,,惠嶼島村民們一分不缺、一日不遲的完美信用記錄,讓這個民風淳樸的金牌“信用島”漸漸打響了名聲,。
今天,,惠嶼島村民不會再說自己“窮得只剩下信用”,他們已把“信用”視若珍寶,?!斑@個小小海島的價值,遠不僅是經濟發(fā)展的一個成功案例,,它在誠信社會的建設中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啟示,。”黃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