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發(fā)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特刊
2015-09-02 21:22:16??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金婷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蘇榮祿:滇緬公路上15歲的南僑機工 二女兒親吻老父親,表達對他的敬重,。 蘇老接過記者遞上的閩西特產梅菜干,連說“這是老家來的”,。 每一個勛章,都銘刻在蘇老心中,。 外孫從香港回來探望蘇老,。蘇老床頭上還掛著一幅“振福樓”老照片。 一家人圍在一起,,饒有興趣地翻閱永定蘇氏族譜,。 東南網9月2日報道 福建日報記者 陳信云 游慶輝 圖/文 7月24日,記者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qū)一個普通小區(qū)里,,探訪了一位在這里生活了50多年的福建老人——91歲的蘇榮祿,。 “蘇老,您好,!”當我們用客家話向他問候時,,這位兒時在永定土樓“振福樓”長大的老人,用一口標準的客家話招呼我們坐下,。他看上去瘦弱疲憊,,無法站立,但卻有著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他是目前唯一健在的閩藉南僑機工,。 在女兒的攙扶下,,老人堅持坐起,回憶起崢嶸歲月,。 1925年出生的蘇榮祿,,2歲時跟著二叔二嬸去了新加坡,后到廣州,、梧州,、昆明當學徒。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時,,12歲的蘇榮祿因為人小機靈,,又會講多種方言,成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西南運輸處大隊長潘忠信的傳令兵,,并在隨后的一年中跟著潘忠信在緬甸臘戌運送陳嘉庚“南僑總會”募捐的抗戰(zhàn)物資,。 1940年,15歲的蘇榮祿進入華僑運輸先鋒第一大隊,,成為一名司機,,在滇緬公路上為抗戰(zhàn)將士運輸所需的汽油與彈藥。和蘇榮祿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是來自東南亞各國的華人子弟,,被稱為“南僑機工”,。 回想起當年的烽火歲月,蘇老告訴我們,,他當時駕駛的是美國產的道奇卡車,,載重3噸。當年滇緬公路沿途高山,、深谷,、懸崖、陡坡和急彎不計其數,,行車條件十分艱難,。在一次行駛中,由于遭遇日軍轟炸,,蘇榮祿情急之中跳出了駕駛室,,等危險過去之后再看,駕駛室已被炸扁,,車隊里同行的七八名同事在這次轟炸中遇難,。還有一次,他行至貴州附近,,遭遇日軍飛機低空掃射,,一顆炸彈落下,他跳入路邊三米多深的壕溝內,,扭頭看去,車已被炸散了,。 像蘇榮祿一樣,,3200多名南洋華僑機工奔走于滇緬公路之上,為前方運輸抗戰(zhàn)物資,,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和日軍的轟炸下,,1800多人長眠于滇緬公路。 抗戰(zhàn)勝利后的幾年中,,蘇榮祿先后到過東北,、北平、香港等地,。1955年,,他了解到祖國內地人民當家作主,新中國建設欣欣向榮,,為了支援內地建設,,他和一批歸僑司機一起來到山西工作,直到今天,。 如今,,蘇老一家已是四世同堂,,家庭和睦?;貞浺簧洑v過的風雨,,老人始終平靜得如同講述他人的故事。他家里人告訴記者,,開車幾十年未出過任何事故,,這是老人一生最引以為豪的事情。 |
相關閱讀:
- [ 09-02]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
- [ 09-02]俞正聲出席港澳臺同胞,、海外有關人士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座談會 孫春蘭主持會議
- [ 09-02]大國崛起的開端——抗戰(zhàn)勝利扭轉中國命運
- [ 09-02]“9.3”閱兵——獻給抗戰(zhàn)先輩的“凱旋”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