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9年10月,,臺灣少年團團員在浙江金華進行操練,。(資料圖)
1939年,在抗戰(zhàn)烽火中,,留居大陸的臺灣同胞在李友邦將軍的號召下組成臺灣義勇隊,,他們在浙江、福建前線,,救治傷員,,收集情報,審訊戰(zhàn)俘,,進行抗戰(zhàn)宣傳,,瓦解日軍,寫下兩岸同胞團結御侮的光輝篇章,。
1894年清廷甲午戰(zhàn)敗,,1895年,清朝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臺灣割讓給日本,。日本占據(jù)臺灣以后,有不少臺灣同胞心懷祖國,,積極從事反日工作,,遭到日本殖民當局鎮(zhèn)壓和迫害,不得不內(nèi)渡大陸,,也有不少臺灣同胞不堪日本統(tǒng)治者的歧視和壓迫,回到祖國大陸經(jīng)商或從醫(yī),,尋找生計,。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留居福建的臺灣同胞已有數(shù)萬之多,。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國民政府雖同意恢復部分臺灣同胞的中國籍,但出于對戰(zhàn)事考慮,,他們對在大陸的臺灣同胞采取嚴厲措施,,將居住在福州、晉江,、廈門等地的臺灣同胞,,遷移到閩北崇安、連江等地,,建立“臺民墾殖所”,,集中居住管理。在閩臺灣同胞不得不拋家舍業(yè),舉家遷徙到武夷山一帶,,墾荒種地,,生活陷入非常窘迫的境地。
曾經(jīng)隨父母在閩北崇安生活的臺灣義勇隊隊員黃莘回憶道:我們祖祖輩輩,,父輩,,還有我的爺爺、奶奶都在臺南,??谷諔?zhàn)爭爆發(fā)之前,我父親是牙科醫(yī)生,。那個時候,,我父親帶著我們?nèi)业搅烁=ㄈ荩_一個牙科醫(yī)院,,就是父親要創(chuàng)業(yè),。
后來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國民政府當局就把臺灣人和日本人一樣對待,,把他關押起來,。日本人來侵略中國,國民政府把臺灣人還是當作日本人看待,,把我們和日本人關在一起,,在福建崇安一個像是集中營差不多的地方,從此以后再也沒有回去過,。父親的牙科醫(yī)院也給封了,,所有的一切的財產(chǎn)、店,,全部都貼封條,。我們就集中到了閩北崇安,那是一個很偏僻,、窮苦的山村,。臺灣人實際上都是中國人,我們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不是日本人,。所以,我們對當年國民政府是很不滿意的,。
?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臺灣光復后,臺灣義勇隊成員返回臺灣,。1952年李友邦將軍在臺灣白色恐怖中遇害,,犧牲時年僅47歲,。
李友邦黃埔軍校成立“臺灣獨立革命黨”
日本占領臺灣后,臺灣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統(tǒng)治,,要求臺灣回歸中國的斗爭從沒有停止,,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包括后來創(chuàng)立和領導臺灣義勇隊的李友邦將軍。
李友邦,,原名李肇基,, 1906年4月10日出生于臺北縣蘆洲鄉(xiāng)。1918年,,李友邦小學畢業(yè)后考入臺北師范學校,,在校期間加入蔣渭水等抗日先驅所領導的“臺灣文化協(xié)會”,積極參加反日活動,。1924年3月,,李友邦與林木順、林添進等人襲擊臺北新起警察派出所,,遭到日本殖民當局通緝,,他連夜逃離臺灣,回到祖國大陸,。同年4月赴廣州,,9月進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就讀。在廣州,,李友邦接受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1924年,他發(fā)起組織“臺灣獨立革命黨”,,繼續(xù)從事反日和臺灣解放運動,。
多年從事臺灣義勇隊抗戰(zhàn)史研究的原杭州大學樓子芳教授:李友邦關于臺灣的民族解放運動與中國抗戰(zhàn)的關系論述是比較精彩的。有一篇文章說“臺灣要獨立,,也要歸還中國”,。從歷史事實當中,他分析臺灣革命的兩重性,。他說臺灣曾經(jīng)是中國的一個省,,臺灣五百多萬人,,除了二十萬以外,,都是從福建、廣東過去的中國人,。1895年滿清不得已,,把臺灣割讓給了日本帝國主義。這就決定了臺灣的兩重性:就是說它一方面要求獨立,,另一方面要求歸還祖國,。一方面要從日本的統(tǒng)治下獨立出來,獨立后要回到祖國,因為它本來就是祖國的一部分,。
因為《馬關條約》以后,,祖國政府不能不承認臺灣為日本所有,臺灣革命不能不成為五百萬臺灣民眾自己的事情,。至于他提出收復臺灣的口號,,從臺灣民眾的角度出發(fā),首先要進行爭取獨立的斗爭,。也不能缺第二個,,以后祖國抗戰(zhàn)勝利了,而臺灣革命成功的時候,,祖國當是一個嶄新的三民主義國家,。臺灣民眾要求臺灣歸還祖國的要求就可以達到了。
國民黨政府正式宣布對日作戰(zhàn)是珍珠港事件以后,。正式宣布對日作戰(zhàn)以后,,宣布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政府就提出收復臺灣的口號了,。???
臺灣民族解放運動與祖國抗戰(zhàn)的關系他理論上是很清楚的,。
1937年至1938年初,國民黨軍在華東先后進行松滬會戰(zhàn),、南京保衛(wèi)戰(zhàn),,戰(zhàn)事失利后,國民黨軍隊不得不放棄上海,、南京,、杭州等中心城市,向內(nèi)陸撤退,,抗戰(zhàn)進入艱苦的相持階段,,全民族抗戰(zhàn)如火如荼。李友邦將軍受到朝鮮義勇隊的啟發(fā),,提出召募在大陸的臺胞同胞,,組建臺灣義勇隊,共同參加祖國抗戰(zhàn),。
當年,,留居大陸的臺胞同胞以在福建、浙江,、廣東居多,,而人數(shù)最多的當屬福建,李友邦從浙江來到福建崇安,,向集中在那里的臺灣同胞發(fā)表演講,,號召他們參加抗日工作,。

臺灣醫(yī)生在金華酒坊巷十八號臺灣醫(yī)院前合影(資料圖)
國共兩黨支持 “臺灣義勇隊”組建
樓子芳教授:當時全國各地出現(xiàn)了轟轟烈烈的抗戰(zhàn)活動,民間的許多抗日團體從上海撤退到浙江,,浙江也有很多抗日團體和活動,。1938年10月,武漢朝鮮義勇隊成立了,,他進一步得到啟發(fā),,當時就在地下黨的幫助下,受到當時抗戰(zhàn)形勢啟發(fā),,加上當時浙江省主席黃紹紱比較開明,,比較重視群眾力量的發(fā)動。這種情況下,,他想能不能把臺灣同胞組織起來,。根據(jù)他調(diào)查了解,臺灣同胞最多就集中在福建崇安,,有四百多人,。三八年十一月份,他們就到了福建,,發(fā)動了一下,,情況很好,當場有很多人報名了,。義勇隊辦在什么地方,,也得到了當?shù)卣闹С郑谡憬鹑A,,金華地下黨和省主席都支持他,,金華也比較接近抗戰(zhàn)前線,當時抗戰(zhàn)前線浙江的國民黨部隊很多,,金華是最好的一個選擇,。
雖然那時日本占據(jù)臺灣已經(jīng)四十多年,但在許多臺灣同胞的心中,,大陸仍是他們的祖國,,李友邦在崇安的演講得到臺灣同胞的熱烈反響,報名踴躍,,許多人不光自己報名,,還帶著子女一起加入到臺灣義勇隊中。
臺灣義勇隊少年團團員黃莘,,當時名叫黃月娟,。她的父親就是首批加入的臺灣義勇隊的隊員,。一年后,,只有十歲的她,也追隨父親參加了臺灣義勇隊少年團,。
黃莘:這批臺灣人有很大的優(yōu)點,,是醫(yī)生,、技術人員,他們會生產(chǎn)一些藥品,,還可以生產(chǎn)武器,,都是技術人員。我說國民黨非常蠢,,都把這些有用的人才通通抓起來,,到山區(qū)里,把他們關押起來,。實際上教師也很多,,都是有知識,有技術的人,,醫(yī)生也很多,,臺灣人喜歡學醫(yī)。??
集中在集中營里的臺灣人都把小孩都帶去了,,小孩要去參軍,,要參加義勇隊怎么辦呢,李友邦就說建立一個臺灣義勇隊附屬臺灣少年團,,18歲以下的在臺灣少年團,,18歲以上的參加臺灣義勇隊,從事抗日工作,。
臺灣義勇隊在金華,,我去參加是這樣的,我爸爸是醫(yī)生,,他帶著我的姐姐,,因為我是老二,老三是個弟弟,,我們?nèi)齻€人是可以參加臺灣少年團的,。爸爸說,我先帶你姐姐跟大弟弟先走,,我還有小弟弟,、小妹妹呢,你幫助媽媽照顧小弟,、小妹那樣的,。所以我就晚了一年到臺灣少年團。
第一批爸爸帶著姐姐和弟弟去的,,去了以后,,第二批李友邦將軍又來招人,,因為人數(shù)太少,要成立一個隊伍,,而且這些人都是有一技之長的,。后來來招人,我爸爸說要把我也帶著走,,我的弟弟就很小,,根本生活自理都有點問題。所以就說要把我也帶到金華,,參加臺灣少年團,。我那時候叫黃月娟,他(李友邦)說:“把黃月娟帶來,,參加少年團”,,就這樣子。我走的時候我很傷心,,哭得勁我現(xiàn)在還有印象,,我不肯走,我覺得媽媽很可憐,,也很辛苦,,姐姐走了,我應該幫助媽媽把這個家撐起來,,雖然年紀小,,但是在那苦難的年代很懂事,我舍不得媽媽,,也舍不得小弟,、小妹。所以這個印象李友邦特別深,,說:“黃月娟哭得最厲害,,人家都不哭,就她哭”,。后來進去以后,,我見到他,他說:“你還哭嗎,?”我搖頭,,我說:“說不哭了,不哭了,?!?/p>
1939年1月,李友邦從崇安縣帶回第一批臺胞30人,其中包括6名兒童,。同年2月,,李友邦在浙江金華縣城酒坊巷18號正式成立了臺灣義勇隊,6名兒童組成臺灣義勇隊少年團,,簡稱臺灣少年團。李友邦任義勇隊隊長和少年團團長,,中共黨員張一之任臺灣義勇隊秘書,。同年10月,國民政府正式委任李友邦擔任“臺灣義勇隊”隊長兼“臺灣少年團”團長,。第一支由臺灣同胞在大陸組成的抗日武裝終于誕生了,。
浙江金華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副會長李希文先生:臺灣義勇隊在我們金華時間不是很長,成立是在是1939年2月,。這里有些爭議,,我們是根據(jù)原始紀錄,因為那個時候要經(jīng)過政府批準,,先建起來再報批,。臺灣少年團團長是李友邦,因為臺灣義勇隊有編制,,給經(jīng)費,,少年團沒編制,沒辦法,,他當團長也給經(jīng)費,。當時抗日地下黨對他支持也是比較多,也派人幫助他,,很多指導員,、老師都是通過我們地下黨協(xié)助,派過來的,,一些活動都是他們搞,。臺灣義勇隊成立后,很快展開軍事訓練,,從事抗日宣傳,、教化日軍俘虜,進行戰(zhàn)時醫(yī)療服務,,搜集,、傳遞情報等活動。
臺灣義勇隊大多數(shù)隊員在臺灣受過良好教育,,由于金華靠近浙江前線,,義勇隊成立不久,就建立了醫(yī)療所,,之后擴建為第一臺灣醫(yī)院,。醫(yī)院除了進行戰(zhàn)地醫(yī)療服務外,,也提供一些社會服務,為當?shù)乩习傩湛床 ?/p>
臺灣醫(yī)生醫(yī)術高超,,收費低廉,,臺灣醫(yī)院在金華當?shù)孛暫艽螅裉煸S多當?shù)氐睦先诉€有臺灣醫(yī)生和臺灣醫(yī)院的記憶,。
李希文:原來臺聯(lián)會的老會長邵梓對臺灣醫(yī)院比較熟悉,,他母親生病就曾陪母親到臺灣醫(yī)院看病。說臺灣醫(yī)生很好的,,特別是服務態(tài)度很好,,大家都很相信他。從照片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原來臺灣醫(yī)院門口黃包車都是排長隊的,,證明當時老百姓對這個醫(yī)院是比較看重的,否則沒這么多人來看病,。黃包車好么多等生意,,肯定看病的人多。實際上是臺灣義勇隊的總部,,它對外又行醫(yī)嗎,,又掛臺灣醫(yī)院的牌子。義勇隊臺灣少年團在這個地方時間長一點,,它活動比較活躍,,到各個地方進行瓦解敵軍工作,他會日語,,押解俘虜,,教育俘虜,工作搞得比較多一點,。
臺灣同胞在金華跟老百姓是融為一體的,,關系很好,兩個可以證明:一是臺灣醫(yī)院看病人,,給市民印象很好,,臺灣醫(yī)生對市民也照顧得不錯;二是少年團的駐地,,訓練,,跟老百姓小孩子都是玩在一起,關系很融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