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日報芝山站 林堃:為有源頭活水來
zs-bk.com?2011-12-22 11:48? ?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今年八月,報社召開深入開展“走基層、轉(zhuǎn)作風,、改文風”活動動員大會,。會議要求,要把群眾觀點貫穿到辦報全過程,,使“走基層,、轉(zhuǎn)作風、改文風”成為報社每個新聞工作者的自覺行動,。 今年八月中旬和下旬,,我深入基層,與本報記者,、通訊員共同采寫了《情現(xiàn)燈火闌珊時——龍文區(qū)碧湖生態(tài)園征地工作小組夜訪拆遷戶見聞》,、《他打開一扇“和諧之門”——漳州市多元調(diào)處中心主任賴水順的先進事跡》兩篇稿件。 《情現(xiàn)燈火闌珊時》是今年報社開展的“五大戰(zhàn)役一線行”系列報道之一,。采訪中,,我和同事并沒有拘泥于報道組提供的材料,而是深入龍文區(qū)步文鎮(zhèn)下洲村,,先后三次和拆遷工作組一起走村入戶,掌握了大量的一手素材和群眾語言,,為新聞稿件寫作打下基礎(chǔ),。八月下旬,我和同事又接到一項任務(wù):宣傳報道全省典型賴水順,。接到任務(wù)后,,我們先采用座談方式進行采訪,全面了解典型的概況,。我們并沒有停留在紙面上的材料,,在接下來近一周的時間里,我們把更多的經(jīng)歷放在采訪過程中,,而不是稿件寫作上,。我們深入基層,同賴水順一道辦公,,一起下鄉(xiāng),,一起做調(diào)解工作。在掌握了大量的生動素材后,,成稿也就水到渠成了,。 “走轉(zhuǎn)改”活動開展以來,我回顧以往的采訪經(jīng)歷,,不禁覺得汗顏,。原來寫報道的時候,我最多到各職能部門要幾篇成文資料,諸如各單位,、部門年終總結(jié),、簡訊等,拿回來刪刪減減,,再配點由各部門提供的圖片,,一版看似圖文并茂的整版形象宣傳就輕易搞定。這樣一來,,自己平時里工作就養(yǎng)成了不嚴謹,、松散等作風。 通過下基層,,我們也更深刻地體會到:深入基層,,不但鍛煉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更讓我們及時把握基層的思想脈搏,,養(yǎng)成回應(yīng)基層,、關(guān)注基層的創(chuàng)作風格,第一時間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方能挖出典型,,也才能找到我們創(chuàng)作的著力點。新聞報道,,要和受訪者交心,,才能更準確地表達出受訪者的意愿,才能更真實地反映事實真相,。新聞報道,,也只有走進基層,掌握更多事實,,才能確實提高公信力,、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
- 責任編輯:黃麗紅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