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久耕局長終于鋃鐺落馬獲罪判刑,,不能在他的局座位置上“久耕”了,。喜悅之余,我們也會萌生太多的擔憂和疑惑,;與“天價煙局長”素不相識的網友們都能從珠絲馬跡中嗅到腐敗的氣息,,當地的有關部門為何對腐敗官員的珠絲馬跡反應不夠靈敏、犀利,?
記得魯迅先生曾說,,單是《紅樓夢》的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反觀周久耕落馬后公眾和官員的反應,,“周久耕事件”又何嘗不是一部《紅樓夢》,?
“周久耕事件”之后,反應最敏銳的可以說當屬大大小小官員,。官員從“周久耕事件”看見了啥,?網絡上有首打油詩,“‘煙表門’后看久耕,,這個蠢材不聰明,。貪了占了也就罷,何必還要裝牛烘,?”這幾句話,,可謂活畫出了官員們在“周久耕事件”的心態(tài)。事實上,,官員們不僅大都變得“低調”起來,,就連在穿戴方面也悄然改觀,甚至出現了將“至尊煙”放在普通煙盒里的故事,。
由“因言獲搜”到“天價煙”,,由被調查到獲罪11年,一盒煙砸中一個貪官,,“意外”得讓公眾也倍感震驚。周久耕“倒霉”,,在于其做官太“高調”,,不懂得韜光養(yǎng)晦。如果貪官表面“嚴格自律”,、行為低調,、做事謹慎、穿著樸素,、不吸煙喝酒,、不上娛樂場所,網民還拿什么東西去“砸”,?網絡反腐的作用畢竟有限,,人肉搜索看得見炫富的貪官,遇到“低調”的貪官怎么辦,?
對于周久耕來說,,他的出事過于偶然,他的貪腐行為不是現在發(fā)生的,,而且最了解他的人也不應該是網友,。為何網友能懷疑的事情,相關方面不去懷疑,?如果相關方面能夠具有網友的警惕性,,那么周久耕這樣的官員還能安坐太師椅嗎,?更有可能的是,在強大的監(jiān)督下,,周久耕們想貪也不成,,監(jiān)督讓他們都成了清官。
有些東西注定不會隨周久耕的倒下而倒下,。一個抽天價煙的官員,,竟然只能靠千里之外的網友來舉報?到底是身邊沒有人舉報,,還是身邊人舉報了沒有用,?這起碼能夠表明,當前我們的監(jiān)督還存在不足之處,。惟有突破這種不足,,才能真正實現公權的陽光運行。 (紀卓瑤)
- 2009-11-23公款吃喝入罪也可能被架空
- 2009-11-23遏制公款消費關鍵是公開信息
- 2009-11-21“白宮書記案”閉門豈能審出鐵案
- 2009-11-20網絡反腐面臨三個困境 尚未進入反腐的制度化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