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受荷蘭殖民者奴役的臺灣人民,,見到鄭成功率領的祖國大軍的到來,“土民(高山族)男婦壺漿,,迎者塞道”,。高山族人民“羅列恭迎……跳躍歡舞”,,并且家家戶戶懸掛鄭成功畫像。連外國人也不得不承認:“鄭成功之來,,深得人心”,。“無數的中國人如風起云涌一般,亦來迎接”,。鄭成功率領的祖國軍隊與臺灣人民在反對外來侵略者的斗爭中,,情同手足,心心相櫻
面對荷蘭侵略者先進的槍炮,,鄭成功率領的中國將士憑借弓箭大刀等簡陋的武器,,卻無所畏懼,英勇頑強,。荷蘭侵略者寫道:“(中國)士兵低頭彎腰,,躲在盾牌后面,不顧死活地沖入敵陣,,十分兇猛而大膽,,仿佛每個人家里還另外存放著一個身體似的。盡管許多人被打死,,他們還是不停地前進,,從不猶豫……甚至不回頭看一看自己的戰(zhàn)友有沒有跟上來?!保–·E·S:《被忽視的臺灣》,,卷下。)在臺灣人民的支持下,,鄭成功率部經過9個多月的戰(zhàn)斗,,殲敵1600余人,迫使荷蘭侵略者于1662年2月1日投降,。包括大陸和臺灣人民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結束了荷蘭侵略者在臺灣38年的罪惡統(tǒng)治,取得了一次反侵略斗爭的偉大勝利,。臺灣同胞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寓兵于農教耕戰(zhàn)
鄭成功收復臺灣的過程中,就開始實行“寓兵于農”的屯田政策,,發(fā)展經濟,。除了馬信率領部下繼續(xù)圍困臺灣城的荷蘭殖民者外,其余各鎮(zhèn)從事農業(yè)生產,,按鎮(zhèn)分地,,按地開荒,插竹為社,,斬茅為屋,,圈地墾荒。同時,,他頒布墾殖條款,,力圖進行以兵養(yǎng)兵,,有警則荷戈以戰(zhàn),無事則辟荒耕作,。結果,,這種措施頗有成效,軍有余糧,,足食足兵,。
幫助高山族人民發(fā)展生產,是鄭成功的一項政策,。他在墾殖條款中指出:文武各官圈地之處或各鎮(zhèn)大小將領派撥的山林坡地,“須自照管愛惜,,不可斧斤不時,,竭澤而漁”。獎勵農業(yè),,發(fā)展水利,,禁止田園荒廢,同時注意保護森林和水利資源,。派遣熟悉農業(yè)技術的人向高山族同胞傳授牛耕,、犁耙、播種和收獲五谷的技術,。
海峽兩岸的炎黃子孫永遠崇敬這位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歷史的潮流,像臺灣兩峽的水一樣奔騰不息,。實現祖國統(tǒng)一,,大勢所趨,順應時代,,順應民主,。祖國的骨肉同胞應該團聚,也一定能夠團聚?。ㄚw書剛)
?
- 2009-10-12鄭成功紀念館將閉館改造明春節(jié)使用
- 2009-08-27鄭成功雕像在金門落成 閩臺各界人士參加典禮
- 2009-08-04數百年謎團破解 平潭南宛鄭氏與鄭成功同出一脈
- 2009-07-31兩岸水手首次駕帆船沿鄭成功赴臺路線直航
- 2009-07-27南安發(fā)現清代圣旨手抄件 揭開鄭成功墓遷回真相
- 2009-06-30鄭成功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