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婦聯(lián)新聞> 媒體關注
> 正文
兩岸大學生走進閩南古建 共探閩南聚落復興之路
7月11日,,“2016兩岸大學生海絲聚落文化與傳統(tǒng)建筑調(diào)查夏令營暨學術研討會”在福建泉州市博物館開營。 廖靜 攝 他告訴記者,,臺灣早期在進行都市建設時,,拆掉了大批古建,而大陸還有大批保留完好的古建,,但是如今面對經(jīng)濟發(fā)展、都市擴張,,一些古民居也面臨危險,。“我建議,大陸建立文物保護單位時應當細分層級,,一般價值的可以對游客開放,,原汁原味應當加以研究保護、管制起來,?!?/p> “昨天晚上我就去了看了開元寺,后來還摸黑進了一些老街,?!迸_灣華梵大學研一學生林柏廷,來自有“小泉州”之稱的鹿港,,父輩來自泉州,,因此一到泉州,他就“鉆”進了大街小巷,,找尋原鄉(xiāng)的記憶,。“紅磚,、大石頭等的陳設,、建筑方式跟臺灣古建都很相似,?!?/p> 隨著泉州、漳州,、臺灣三地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閩南文化已成為三地方文化交流往來的重要載體。陳建中認為,,泉,、漳、臺三地閩南聚落以及傳統(tǒng)建筑文化元素豐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 夏令營期間,兩岸大學生將走訪泉州西街,、東西塔,、聚寶街、晉江五店市,、崇武古城,,以及漳州龍海埭美水上古民居等十幾處閩南地區(qū)明清時期典型的“海絲”遺存。屆時,,他們通過調(diào)研“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傳統(tǒng)村落的的保護和傳承,、傳統(tǒng)建筑遺產(chǎn)的價值認識及利用”等問題形成研究論文,進行專題研討會,,還將結(jié)集出版論文集,。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