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人大審議反家暴法草案 恐嚇納入家暴范圍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記者白陽,、朱基釵)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27日對反家暴法草案進行了分組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中普遍認為,,制定反家暴法是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體現(xiàn),,運用公權力立法干預家庭暴力,有助于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也有委員指出,,草案對家庭暴力的形式和主體界定不夠全面,,還需要進一步擴大適用范圍,。 全國人大代表容永恩說,,草案第2條規(guī)定,家庭暴力的范圍是“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但在現(xiàn)實的家庭暴力中,,加害人往往用言語貶損,、威脅等精神上的暴力手段,,造成受害人內心的自卑,、恐懼等,因此建議在草案規(guī)定的基礎上增加“恐嚇”的內容,。 車光鐵委員對此持相同意見,。他說,隨著通信方式日益發(fā)達,,實施恐嚇行為的案例明顯增多,,有的恐嚇行為如未得到及時干預就會導致極端事件的發(fā)生。同時,,恐嚇的證據(jù)也很容易獲取和掌握,,具有操作上的可行性,增加恐嚇這一表現(xiàn)形式,,更有利于全面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行為的發(fā)生,。 在實施家暴的主體方面,有委員提出,,草案表述為“家庭成員”不夠精確,。沈春耀委員說, 有一些國家專門制定了家庭關系法,,把家庭關系界定清楚;我國沒有專門的家庭關系法,,建議從身份成員、共同生活和有法定的撫養(yǎng),、監(jiān)護關系三個標準來界定家庭成員,。孫大發(fā)委員則認為,家庭暴力很多時候也發(fā)生在親屬以外共同生活的人員之間,,因此建議將具有監(jiān)護,、扶養(yǎng)、寄養(yǎng),、同居關系的人群也納入家暴主體范圍,。 “大量的案例資料顯示,在家暴中,,有些施暴者是直接加害受害者,,還有一些施暴者是通過唆使或者指示他人的方式間接對家庭成員實施侵害的?!睆埳偾傥瘑T建議,,反家暴法也應該把唆使或者指示他人施暴的情況考慮進去。 |
- 2015-08-28反家暴法草案初審 “軟暴力”是否納入成焦點
- 2015-08-26女子新婚一月私奔 忍受家暴十幾年殺死男友
- 2015-08-26反家暴法如何明斷“家務事”,?
——透視我國首部反家暴法草案 - 2015-08-26“不舉報將擔責”推動合力反家暴
- 2015-08-26反家暴立法利于司法有效介入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