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福州8月8日電(記者 張志濱)“每到惠女水庫,,都是激動地來,感動地回去,,接受一次次精神的洗禮,。”7日,,福建省婦聯(lián)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泉州惠女水庫,,省婦聯(lián)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馬義英在學習惠女精神的總結(jié)會上有感而發(fā)地說:“我們要對照惠女精神,,發(fā)現(xiàn)不足,,找到動力,不斷反思自我,,是不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之所以選擇惠女水庫作為省婦聯(lián)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的首站,,馬義英說,因為惠女精神是福建婦女的自強基因,,在這些婦女的背后,,有著一段記錄福建婦女精神感天動地的歷史,“在這些普通群眾的身上,,有太多東西需要福建婦女工作者深入學習,?!?/p>
早在1958年,飽受窮山惡水,、干旱成災之苦的惠安人民,積極響應政府“變?nèi)奔Z縣為余糧縣,,變赤地為青山,,變番薯縣為米糧川”的號召,投入到“烏潭水庫”(后稱惠女水庫)建設(shè),。由于男人外出謀生,,1萬3千多名惠安婦女成為這項大型水利工程建設(shè)的主力軍。
多次到惠女水庫走訪的馬義英坦言,,每次重溫惠安婦女這段歷史都會忍不住留下眼淚,。
在惠安婦女參與水庫建設(shè)的過程中,她們光著腳來回在工地奔跑,,被石頭刮破了腳跟,,動了多次手術(shù)都沒能治愈;她們的肩膀挑擔脫了皮,,有時脫了的皮黏在衣服上,,回家后脫不下衣服;她們每天只有6兩地瓜吃,,餓了就喝兩三碗“開水配醬油”,,再不行就用繩子勒緊肚子……在她們當中,年輕的只有十來歲,,年長的已有六十多,。
背井離鄉(xiāng)到這修水庫為了啥?參與建設(shè)的惠安婦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只要能完成任務(wù),,死都不怕?!薄爸皇菫榱俗屜乱淮^得幸福,。”終于在1960年2月8日,,惠女水庫大壩主體工程竣工,,有效灌溉面積8.42萬畝,保障了灌區(qū)內(nèi)的生產(chǎn)生活和生態(tài)用水的需求,。這些參與建設(shè)的惠安婦女展現(xiàn)的“艱苦奮斗,、尊重科學、無私奉獻,、拼搏創(chuàng)業(yè)”精神廣為流傳,。
談及感想時,,馬義英說,1萬3千多名惠安婦女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投身水庫建設(shè),,沒能吃飽甚至沒鞋穿,,卻勇于擔起這項繁重的體力勞動,短短兩年時間就創(chuàng)下了人間奇跡,,“這是什么樣的精神,?如果我們婦女工作者傳承好這樣的精神,還有什么事情辦不好,、什么事業(yè)做不成,?!”
- 2013-08-08省總工會到龍巖市征求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意見
- 2013-08-08省婦聯(lián)黨員干部瞻仰惠女水庫,、參觀中央蘇區(qū)群眾路線檔案圖片展
- 2013-08-08省人社廳再次召開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學習會
- 2013-08-08省委臺辦舉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輔導講座
- 2013-08-08省婦聯(lián)黨員干部參觀群眾路線檔案圖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