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青海省海東地區(qū)化隆回族自治縣在職業(yè)學校成立了聾兒特教班,嘗試招收了7名殘疾兒童,從無特殊教育教學經驗的馬小英成為首批殘疾學生的啟蒙教師.
剛從農村來的殘疾兒童大多生活不能自理,馬小英和同事們就整天從事著以照顧殘疾兒童生活起居為主的教學工作。無論嚴寒酷暑,,無論風吹雨打,馬小英和同事們除了正常的教學外,每人每月要輪流住校,,擔任值班工作。馬小英在值班期間,,白天除上課外,,還要給孩子們洗衣服、喂飯,、打掃衛(wèi)生,。到了晚上臨睡前,要帶著孩子們上廁所,,冬天還要給孩子們灌好熱水袋,,封好爐子。每晚還要不定時查房,,叫醒愛尿床的孩子去上廁所,,給蹬掉被子的孩子掖好被角。清晨去叫醒他們,,幫不能自理的孩子洗臉,、梳頭、整理床鋪,,領他們去食堂吃飯……
5歲的馬彪患有嚴重的小兒麻痹后遺癥,,而且智障,,不會獨自站立行走,不會自己吃飯,,連上廁所也要老師幫他解褲帶,、擦屁股,馬小英默默無聞地為他做著這一切,,還要幫他進行康復訓練,,教他文化知識。
還有一個聾啞生,,從小生下來父母就狠心的拋棄他而各奔東西,,由爺爺和癱瘓了十幾年的奶奶撫養(yǎng)著。在沒有來特教班之前,,這個幼小的孩子成了無人管教的“野孩子”,,在村里經常打架、偷別人家的東西……自從他來到了特教班,,經過教育和開導,,他開始慢慢地學會用手語交談。不久后,,這個孩子開始變了,,回到村里見人就點頭示意打招呼,并能用文字和村里人交流,。吃飯前,,他總是先把飯端給爺爺和奶奶,奶奶行動不便,,為他縫了一床新被子,,可他把新被子讓給奶奶蓋……他的變化,讓爺爺,、奶奶乃至全村人驚奇,。爺爺一見到馬小英就感激地說:“謝謝你們讓我的孫子成人了……” 在對全縣殘疾兒童基本情況進行調查摸底時,馬小英意外地發(fā)現(xiàn)農村還有一些父母雙亡的孤兒,。這些孩子雖然身體健康,,但心靈所受到的創(chuàng)傷并不亞于那些殘疾兒童,他們同樣需要人們的呵護和關愛,,同樣享有與正常兒童一樣的生活和學習權利,。2001年5月20日,經過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和支持,,經過馬小英的不懈努力,,批準成立了隸屬于縣職業(yè)學校管轄的特殊教育學校。學校除了招收殘疾兒童外,,還招收了孤兒38名,,分殘疾班和孤兒班兩個班分類教學,。由13名老師輔導這些孩子在學校里完成九年初級義務教育。
在馬小英眼里,,聾啞兒童在特殊學校中屬于“健康”的兒童,,生活能夠自理,而腦癱兒童是她最放心不下的,。為此,,她先后三次到北京參加了由瑞典慈善總會舉辦的康復師培訓班,并重點學習腦癱康復,。學生韓克是她親自進行康復訓練成功的一個例子,。今年14歲的腦癱兒童韓克,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從9歲來到特殊學校,,不會獨立行走,不會自己吃飯,。馬小英默默無聞地為他做著這一切,,把從北京學習的康復知識完全用在韓克身上,,直到訓練成現(xiàn)在能拿著粉筆在黑板上寫下漂亮的字,,學會簡單的算式。漸漸長大的韓克,,感受到馬老師的關心,、照顧,他也慢慢學會了幫年齡小一點的同學打飯,,幫忙拿東西,。
為了照顧好這些孤殘孩子們,馬小英和老師們,,無論嚴寒酷暑,,無論風吹雨打,數(shù)年來鐵打不動地輪流值班,,白天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們學習,,夜晚守陪孤殘孩子們就寢。學校由于條件差,,流行感冒等各種疾病難以預防,。有一次,七個孩子同時傳染了重度流感,,高燒不退,,她整整守護了孩子們三天,才脫離了危險,。當她托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一進門就聽見媽媽的埋怨聲,。原來,她的兒子也高燒不止,,為了不影響她的工作,,媽媽守護了外孫三天三夜。當她看見兒子的目光和蒼白的臉龐時,,她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經過馬小英和同事們的辛勤耕耘,,已有四屆學生從特殊學校畢業(yè),并從2006年起向省特殊學校輸送畢業(yè)生,。
與特校一起走過的13年里,,馬小英先后榮獲海東地區(qū)、青海省“十大杰出青年”,、“青海省民族團結模范個人”,、“優(yōu)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稱號,。
- 2011-09-14李念客串《失戀33天》 準媽媽片場請教“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