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家長和孩子們在一起做親子操,。當日,安徽省軍區(qū)機關幼兒園開展了一場充滿溫情的親子運動會,,家長們與孩子一起做親子操、進行互動游戲,共同迎接“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新華社記者 李健(資料圖片)
新華網(wǎng)重慶5月29日專電(記者劉鍇,、茆?。┯忠粋€兒童節(jié)臨近,,孩子們還在教室里認真準備文藝演出時,成年人已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瘋狂地“曬童年照片”,。沙包,、毽子、橡皮筋,;白襯衫,、藍褲子、紅領巾……一些深深烙印在70后心中的名詞,,在各大網(wǎng)站論壇,、購物網(wǎng)站被一遍遍提及。孩子們似乎被成年人搶去了風頭,,兒童節(jié),,究竟誰是主角?
個人記憶,,成長的見證
近日,,開心網(wǎng)等互聯(lián)網(wǎng)站發(fā)起了“傳小時候照片、憶歡樂童年”的主題活動,,僅開心網(wǎng)就有超過60萬用戶參與活動集體緬懷童年,,上傳照片超過30萬張。一些明星也通過微博發(fā)布童年照片,,共享童趣,。
記者注意到,童年照片,,只是見證成長,、滋生懷舊情緒的諸多物品之一。不少有商業(yè)頭腦的年輕人,,已經(jīng)將懷舊情緒物化為一件件商品,。
李歆1980年出生,現(xiàn)在北京經(jīng)營一家個性小店,,店面不超過20平方米,,幾乎沒有裝修,顯眼處放著一臺無法使用的14寸黑白電視機,,主要出售回力鞋,、海魂衫,、搪瓷缸,、鐵皮玩具等一些明顯具有上世紀80年代印記的物品。
他介紹,盡管這些物品價格比當年翻了數(shù)番,,銷路依然不錯,,每天營業(yè)額平均在2000至3000元之間,顧客主要是學生和白領,,大多數(shù)也是“80后”,。問及這些物品為什么這么受歡迎,李歆回答:“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就意味著過去美好的時光,,一看到它們,就會聯(lián)想到自己的故事,,自然倍感親切,。”
85年出生的鐘誠熱衷這些物品,,喜歡穿回力鞋,、文化衫和緊身褲,是不少人眼中的“潮男”和“文藝小青年”,。他坦言,,這些“舊貨”實際代表一種生活態(tài)度,簡單,、實用,、不花哨,但創(chuàng)意無限,,具有永恒價值,。“我從小就穿著白色的回力鞋踢球,,臟了就用白粉筆涂一下,。可以說,,它陪著我長大,,與我一同成長?!?/p>
城市記憶,,發(fā)展的符號
伴隨一代代人成長,人們生活的城市同時也在發(fā)展,。成長有記憶,,城市的發(fā)展同樣也有記憶。不少人看過電影《瘋狂的石頭》,,對片中跨越嘉陵江的索道印象深刻。今年3月1日,因與兩座新建大橋規(guī)劃相沖突,,索道正式停運,,不少人紛紛趕去乘坐最后一趟,既為與它告別,,也為見證自己與城市的共同成長,。
重慶嘉陵江索道建于1982年,連接渝中區(qū)和江北城,,全長740米,,車廂最大容量46人,是我國第一條城市跨江客運索道,,也是重慶最有代表性的城市符號之一,,2010年1月列入重慶市級文物名單。
市民李志明現(xiàn)年55歲,,住在渝中區(qū),,在江北工作。他告訴記者:“我一直乘坐索道上下班,,29年了,,沒想到它比我先退休……現(xiàn)在每天只能去擠公交車?!?/p>
25歲的孫力對嘉陵江索道感情頗深,,他說:“小時候每次去奶奶家,都會坐索道去,,我最喜歡在椅子后的箱子上玩耍,;長大后我和初戀女友第一次約會后,也是坐索道回家……這條索道承載了我太多回憶,,可以說見證了我的成長,,也見證了重慶的成長?!?/p>
除嘉陵江索道外,,重慶市民今年5月8日還告別一位老朋友運營超過30年的沙坪壩火車站。
沙坪壩火車站建于1979年,,曾是重慶直達北京,、鄭州、武昌等地火車的始發(fā)站,,日發(fā)送旅客最多超過一萬人,,年發(fā)送旅客120萬人,后因龍頭寺火車站建成,,分流大部分業(yè)務,,2010年客運量僅25萬人,,只留下重慶至四川南充、重慶至云南昭通和一些職工通勤車,,均為“綠皮車”,。今年,成都鐵路局決定封閉施工,,改造沙坪壩火車站,,今后主要經(jīng)停成渝高鐵列車。
市民張女士家住渝北區(qū),,特意提前買了重慶至北碚的車票,,4.5元,只為與沙坪壩火車站告別,,感受最后一趟“綠皮車”,。她說:“我打車去車站花了幾十塊錢,不為別的,,只為尋找當年回家的感覺,。我當年在北京上大學,就是從沙坪壩坐車,。每次放假回重慶,,一看到沙坪壩車站,我就特別激動,,因為到家了,。”
集體懷舊,,精神的寄托
從個人到城市,,從《老男孩》、回力鞋到嘉陵江索道,、沙坪壩火車站,,這些事物除具有特定時代價值外,更多價值在于它們承載了一代人,、一座城市的集體記憶,,見證個人成長,見證城市變遷,。近年來,,隨著都市化進程加快,成年人的懷舊情緒日漸濃郁,。舊城改造后,,有的成年人甚至會懷念幾十年如一日擺在家門前的小吃攤,也會懷念某個街口的綠色郵筒,,甚至母親曾經(jīng)用過的“百雀羚”,。
西南大學心理學院應用心理系主任楊東說,,從心理學角度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對童年很多帶來歡樂的美好事物印象深刻,。在成年之后,工作,、生活的壓力,對現(xiàn)狀的不滿情緒日漸將這種美好的感覺驅(qū)散,?!?懷舊"不僅是想念過去的事物,更是在找尋曾經(jīng)那些美好的感覺,?!睏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