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掩耳盜“寒山鐘”敲響啥警鐘
來源:東南網(wǎng) 2012-07-03 編輯:黃水來
據(jù)悉,康有為在1920年4月13日,,偕弟子韓文舉游寒山寺時,,曾佇立在俞樾補書的張繼《楓橋夜泊》詩碑前,輕聲低吟不已,。當康有為知道古鐘被盜,,十分憤慨,曾寫過一首詩,,其中有“鐘聲已渡海云東,,冷盡寒山古寺風;勿使豐干又饒舌,,化人再到不空空,。”之句,,此詩現(xiàn)在仍刻在石碑上,。后來康有為到了日本,知道這被偷的古鐘藏在日本皇宮內(nèi),,便向當時炙火可熱的日本首相伊滕博文追索,,誰知伊滕博文竟耍起無賴來,說這鐘已丟了,,只答允重鑄一個賠償,,康有為也無可奈何。多年以后國人只好把這個日本鐘帶回寒山寺,,康有為有感于寒山寺古鐘之滄桑多故,,憂憤交加,他對伊藤博文這篇為日本帝國主義者掠奪我國珍貴文物行徑辯護的銘文絕不容忍,,認定這是一篇掠奪我國文物辯護的銘文,。 直至今日,被日本人“偷梁換柱”的這口大鐘仍被高高懸在寒山寺的大雄寶殿內(nèi),,通過這鐘聲向世人敲響啥信號,?只要我們稍加分析,其中的破綻也就不難發(fā)現(xiàn)當年日本人“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慣用伎倆,,更見證了當年日本人“掩耳盜鐘”的卑鄙行徑,。因此,,我們必須意識到:最大的憂患就是缺乏憂患,最大的危機就是目無危機,。佛家有一句精語:「孽海茫茫,,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從表象上看雖然日本放下了屠刀,但實際上它真的放下“惡意,、惡言,、惡行”了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當今世界,和平,、發(fā)展,、合作是時代主流。但天下并不安定,,各國為了自身利益,,圍繞國家安全、地緣政治,、資源等相互爭斗,,局部戰(zhàn)爭和武裝沖突連綿不絕,各種風險相互交錯,。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每一個炎黃子孫要時刻的記住自己是中國人,,希望同時能在國人的心中拉響警報,時刻敲響警鐘以提高國人的愛國熱情,,銘記傷痛,,居安思危,樹立民族危難意識,,勿忘國恥,,警鐘長鳴。正如古代羅馬作家韋格修斯所說:“如果你想要和平,,那么就準備打仗吧,!”(宋丞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