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人已不想再從郵局寄信了
來源:東南網(wǎng) 2011-09-07 編輯:黃水來
不厭其煩地摘錄這些文字,,并不是要研究魯迅,只想借此說說我們的郵政,。 按照現(xiàn)在的交通,,從紹興到北京,乘飛機(包括到杭州機場候機)只消幾個小時,。坐火車麻煩些,,卻也無須“雇舟渡江”再到上海中轉(zhuǎn),能有十幾個小時足矣,。然而,,從紹興到北京的郵件要走多少時間,那就說不準了,。我是紹興人,,生活在福州,,沒有從紹興往北京寄過郵件,卻從福州往北京往紹興寄過郵件,。以我之經(jīng)驗判斷,,從紹興到北京的郵件,走在郵路上的時間,,大概不會比《魯迅日記》中記的1912年的那個時候更短,。那年春上,有兩位中學(xué)時的同學(xué)結(jié)成兒女親家,,我請朱以撒寫“鑒湖情”三字為賀,,知道如今郵路不暢,估計用平郵趕不上趟,,就寄“特快專遞”,,從福州寄給在紹興的同學(xué),也就用了四天四夜,。周作人從紹興往北京給魯迅寄書稿寄信,,還沒有用“特快專遞”呢! 對于郵路的不暢,,以上所說,,相信并非只是我的獨家體驗。 吃郵政飯的人也在嘀咕,。說到經(jīng)濟效益,,他們埋怨郵電分家之后業(yè)務(wù)量大為減少,效益遠非電信那么豐厚,;說到工作效率,他們又怪郵件太多實在忙不過來,,工作遠非稱郵票為“龍頭”的那個時候來得單純,。說的也是事實也有道理,只是效益與效率似乎不宜這樣分開來說,。公路鐵路都在不斷提速,,郵路也得緊跟著提速(而不是提價)才是。一封平信一個郵包走在郵路上的時間比上個世紀之初還多,,多付了十幾倍的郵資寄了“特快專遞”也“特快”不了,,無論怎么辯解也顯得蒼白。如今不少人已經(jīng)不想再從郵局寄信了,,會用電子郵件的,,只消鼠標一點,幾秒鐘間已到對方郵箱,。倘若再不思改革提高效率,,其他業(yè)務(wù)也會從別的渠道流失,。等到那個時候,你還奢談什么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