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參加友人孩子婚禮,帶回家一個精美的大禮包,。媽媽說:“你們福州的風俗有意思啊,,又吃又拿?!蔽腋嬖V她:這是改良之后的風俗,,按老規(guī)矩應該是“吃不了兜著走”。
我剛到福州工作時,,福州傳統(tǒng)的宴會還是給每位客人發(fā)一個食品袋,,客人們一邊吃,一邊把各種食品裝一點到食品袋中,,散席后各自帶回家,,謂之“酒包”。我第一次見識這種風俗時很是驚訝,,也大不以為然,。我馬上想到“吃不了兜著走”,覺得這既不雅觀,,也不衛(wèi)生,,還不吉利。我曾多次譏評或嘲笑過這個“不良風俗”,,也不知道福州朋友聽了心里怎么想,,但他們總是寬容地一笑置之,從沒人跟我計較,。
有一次我看到一篇文章,,講福州人多么珍愛家人,疼愛妻子,,其中就提到“吃不了兜著走”的習俗,。文章說,雖然福州女性的地位比較高,在過去,,畢竟男人或家族長輩才是一家之主,,才有機會去赴宴吃席。過去物質(zhì)匱乏,,吃一餐好的不容易,,男人或是家長們心里牽掛著妻子兒女和孫輩,所以要省下一些帶回去讓家人共享,。主人也充分體諒客人的心情,,會做幾樣干的,大塊的食物,,并預留出足夠的份量,,方便客人攜帶。哪些是吃的,,哪些是帶的,,主客之間心照不宣。所以福州酒席上“兜著走”的,,并不是我以為的沒吃完的“剩菜”,,不存在衛(wèi)生問題。
原來是這樣,!“吃不了兜著走”,,這看似有點可笑的習俗,竟然是出于丈夫愛妻子,,老人疼孩子,,家人之間互相牽掛。這是一個多么溫馨的風俗啊,?;叵胛覍@個習俗“無知無畏”的批評,我不禁有點汗顏,。
現(xiàn)在生活越來越好了,,想吃好點,隨時可以辦個家宴,,無須等到別人宴請,。所以“酒包”漸漸失去了必要性。福州宴席上,,“帶菜回家”的風俗,,不知何時,演變成了主人另備一份精美的禮品作為“酒包”,,讓客人帶回家,。
聽完我對這份禮品來歷的說明,,媽媽夸贊道:這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風俗。(蝸牛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