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成語詞典”,,沒有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本是枯燥乏味的,,但我卻讀出趣味來:阿玉叔看“三國”,,每逢深奧難懂佶屈聱牙的詞語,,便“不恥下問”于我,,我總能解答得令他頷首稱是,,滿意而歸,說我小小年紀能懂得“周瑜虛與委蛇”這樣望文難以生義的成語,。替巧英大媽代寫過那封半文半白老氣橫秋的家書,她丈夫梅鑾公十分滿意,,說信寫得動人有文采,,有幾個成語還是他初次謀面而不識。寫信寫到讓人大惑不解莫名其妙,能算好信嗎?但在那時卻給我莫大的鼓舞,,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受到如此鼓勵和褒揚,更加樂此不疲,,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勤學不輟,,當我把這本“成語詞典”讀得破爛不堪的時候,初中尚未畢業(yè),,我曾在班上自詡:這本“成語詞典”,,我背得滾瓜爛熟啦!內(nèi)里沒有能難倒我的成語,。同學們知道,,我母親腌制的“糟桃”好吃,有個`寄宿生同學,,挑釁著以他那塊油炸蠣餅賭輸贏,,博五十回合輸我。另一同學不服輸,,拿他那塊三指寬肥厚的豬肉做賭注,,博一百回合,仍沒吃上我母親腌制的“糟桃”,。班長無美食押賭,,設無本之賭局。他別出心裁,,想“出奇制勝”,,說他隨意說出成語,我若能答準在哪頁,,他介紹我“入團”。我都從容應對得“八九不離十”,。此后,,我便有“活詞典”的美譽,被在小學代課的仁忠老師作為勸他學生勤學的榜樣,。
如今,,三十多年過去。我重翻《現(xiàn)代漢語成語詞典》,,若逢似曾相識的老朋友,,它曾經(jīng)幫助我通過高考,受用至今,,并將繼續(xù)享用下去?,F(xiàn)在那供銷社早已拆除,,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鱗次櫛比美輪美奐的商品房,,但那街市一間連著一間的商店,琳瑯滿目中,,竟無一間書店,,甚而至于連一個“圖書角”也不曾見。我衷心希望:如今的鄉(xiāng)村商店,,能把“鞭炮香燭元寶紙”專柜空出,,開辟一個“小圖書角”,讓青少年朋友挑選他們所需要的書籍,,說不定哪本圖書,,會改變山里娃一生的命運哩!(張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