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叫我是文摘雜志的編輯呢,?每天的工作就是看報紙和雜志,看到符合我們要求的文章,,就“拿來”,。就算我不八卦,每天三四十份的報紙翻過去,,就是瞄一眼標題,,也能把娛樂啊、明星啊那點破事了解個差不多,,因為娛樂八卦新聞一般都是靠標題吸引人的,。何況,有時候我多少也有點八卦,,反正王菲生孩子的新聞,,肯定比某農婦生孩子的新聞更吸引我的眼球(不好意思啊),。
我覺得好笑的是,,多少年了,,一到十月以后,有關春節(jié)晚會的新聞,,就會神神秘秘地、欲蓋彌彰地如期出現,。明明是娛樂界的人炒作,,卻弄得好像全國人民都伸長了脖子盼著這臺晚會似的。誰那么不開眼???
改革開放之初,大家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都還很匱乏,,過年那頓豐盛的年夜飯,,三十晚上那臺明星匯聚的晚會,確實對我們是有吸引力的,??涩F在,誰還在乎年夜飯吃什么啊,,什么東西平常也都能吃到,。人們在乎的,也就是全家團圓的“年味兒”罷了,。
其實春節(jié)晚會也一樣,,想玩想樂,渠道多著哪,,誰等著盼著那臺春節(jié)晚會了,?也就是為了守歲,需要有個看得下去的節(jié)目把一家人聚攏起來一起熬夜而已,。要不然年輕人上網,,小孩子玩游戲,家里的老人會覺得索然無味,。
也是奇怪,,當大家還挺重視春節(jié)晚會的時候,那晚會倒還隨便,,能說點人話,。相聲小品還敢嘻笑怒罵,諷刺一點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反映一點小人物的困境與無奈,。比如我印象中就有個相聲“領導,冒號……”的,,諷刺大吃大喝,,我還記得姜昆有個相聲,內容是一個外號叫“老急”的,為著物價上漲,、孩子入學之類的事,,焦頭爛額。還有個海派的小品,,嚴順開演的,,由人家存放在他那里一籃子雞蛋少了一個,而他又正好在吃雞蛋這樣一件小事引起,,他越解釋越亂,,越描越黑……雖然沒有令人爆笑的效果,但能讓人靜靜地會心一笑,,因為它反映的是人生的尬尷,,很有哲理,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