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方都市記者臥底了一個高考替考組織,,湖北個別高校多名大學生加入,,試圖通過充當“槍手”牟利。6月7日上午,,包括南都記者在內的多名“槍手”正在江西南昌一些高考點參加考試,。(6月7日南方都市報)
“上線”、“槍手”,、“臥底”……一個個令人驚嘆的字眼,,勾勒出一幅瘋狂上演的高考諜戰(zhàn)大戲。從提供真實照片,、獲取內部編號,,到確定考試科目、補拍照片,,再至領取備考資料,、集結出發(fā),“上線”指導,、“槍手”配合,、“臥底”呼應,倘若不是記者的及時“反水”,,這場混跡在高考里的地下者們打響的是另一場無聲的戰(zhàn)役,。
憤懣之余是驚詫,一則,,去年發(fā)生的河南高考替考事件教訓猶在耳邊,,組織者、替考者,、被替考者及涉事公職人員都得到了嚴厲懲處,。利益誘惑下的替考參與者突破底線,游弋在地下灰色地帶,,寄生于替考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鏈,,不惜以身試法牟取暴利。二則,,一線的圖片、一手的爆料,,無異于一顆重磅炸彈,,在高考的日子里爆炸,,引燃媒體輪番追逐的激情。臥底記者的奮不顧身,、一線采編的深度曝光,、身臨其境的圖文描繪,帶來的除了事件本身的“轟炸”效應和公眾的集體驚訝,,更多的是對制度的拷問和程序的詰責,。
必須承認,記者臥底帶來的一手報道,,意義非凡,。一張圖、一段文,,都是聲討的檄文,、公開的檢舉。我們敬畏記者忘我的專業(yè)精神,,深入虎穴,,將替考的組織與利益鏈條淋漓盡致地大白于公眾視野,把非法參與者送入警方視線,。同時,,一個現(xiàn)實疑問亟待厘清:臥底的記者,到底有沒有必要深入考場,,坐到答題的座位上,?
往好處想,臥底走進考場實為驗證考試證件能否通過考場檢測,。不過,,通過前期的查閱,記者已經(jīng)在江西省考試院官網(wǎng)對“槍手”的“考生號”和“身份證”號后四位進行了驗證,,系統(tǒng)內發(fā)現(xiàn)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生體檢合格表,。這顯然已經(jīng)為“槍手”身份“正規(guī)化”提供了有力佐證,再加上考試現(xiàn)場對身份證件的肉眼甄別,,臥底進入考場恐非難事,,驗證證件真假一說站不住腳。退一步說,,即使是為驗證真?zhèn)?,其他“槍手”一樣能提供一個準確的答案。
既非驗證,,難免令人生出疑惑,,臥底非得實打實地坐在考場上,莫非為了新聞的“實戰(zhàn)性”,、報道的“連貫性”或是社會的“轟動性”,?仔細閱讀報道文字,,最吸引眼球的或是這段文字:“包括南都記者在內的多名‘槍手’正在江西南昌一些高考點參加考試?!?6月7日發(fā)出的新聞,,配合6月7日坐在考場內的答卷記者,一唱一喝,,不轟動才怪,。
理性地看,記者臥底暗訪能夠獲取更多的核心信息,,采訪也更深入,、更接近真相。臥底進入高考替考組織,,掀開替考的神秘面紗,,有利于教育部門正視問題,便于警方管理打擊,,擦亮公眾視野,。但當臥底記者堂而皇之走進高考考場,似乎已經(jīng)踩到了法律的邊界線,,不是無味的攻訐,,一旦進入考場,“幫兇”,、“替考”之名恐難洗清,,走入考場顯然不是迫切的必要。對臥底記者而言,,不妨止步考場,,否則陷入兩難境地,于己不公,,于法不忍,。
去年河南,今日江西,,淪落的書生,、攻陷的考場,這些不該成為高考篇章的凌亂插頁,,我們期待勝利的旗幟插上高考輝煌的山頂,。不知道此時此刻,考場里的記者會不會如坐針氈,,拿到高考試卷,,答還是不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