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24日 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臺灣資深時事評論員:鈕則勛
臺灣學生的“占領”行動最終激化,,理由不難理解:第一,,政治人物各取所需,國民黨高層順勢想將燙手山芋丟給王金平,,綠軍巨頭則紛紛想借此獲取學生占領議場的“紅利”,,快速累積選舉政治能量;第二,,學生談判條件拉得太高,,馬當然不會答應其要求;第三,,針對國民黨高層的出牌,,王金平是采取“急事緩辦”的方式,,企圖給馬更大的壓力,而民進黨的順勢擴大動員,,拉高調子,,更讓已經復雜難解的情勢更加雪上加霜。事情會搞到如此的地步,,國民黨“立委”破壞朝野協(xié)商,,將議案徑送“院會”是明顯的導火線。即便是不得已之舉,,但此動作被質疑推翻了朝野的默契,,導致事態(tài)擴大一發(fā)不可收拾,落得執(zhí)政高層現(xiàn)今等于要三面作戰(zhàn),,一方面和學生團體溝通,,另一方面要和王金平周旋,還要與民進黨較勁,,確實足以讓馬,、江等人傷透腦筋。然而要事情圓滿落幕,,并不是全無解套的可能,,關鍵就在于馬、王的態(tài)度及學生呼吁是否能獲得相當程度響應,。
首先,,以馬英九之態(tài)度來看,王金平之所以順勢出招,,當然有馬王政爭的宿怨,,而他在一審勝訴保住了國民黨籍,,“檢察總長”黃世銘也在一審中被判刑后,,馬王權力天平已明顯朝王這邊傾斜;王頗明顯的是想藉由這次的“不合作”來和馬交換資源或是要馬給他個“更善意”的響應,。倘若馬在此時針對官司不再上訴,,先對王釋出善意,或是承諾王若解決服貿僵局后,,透過黨機制來恢復王的黨籍,,修補兩人關系,降低王消極抵制的可能,,讓困局有解套可能,。
其次,以王金平的立場而言,,“立法院”議場若被長期占領,,無法重開議事,、推動有利民生的法案,王金平作為“立院龍頭”的功能便會受到質疑,;重開朝野協(xié)商,,若仍無法凝聚朝野共識,將讓這個以“調和鼎鼐”見長的大家長臉面無光,?;诖耍踅鹌綉摃耙姾镁褪铡?,而若馬能先對王釋出善意,,除了能給王壓力外,若王仍“以不變應萬變”,,企圖以拖待變,,進行第二輪馬王權斗的話,相信社會輿論自有公評,。
最后,,社會輿論雖對國民黨處理法案“強度關山”有所微詞,但對民進黨長期“為反對而反對”的態(tài)度更是反感,。若民進黨認為這次學生占領所形塑的社會氛圍,,能為其不斷進行的肢體抗爭作加碼或合理化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民進黨若要獲得中間選民認同,,好歹要講出個反對服貿的具體理由,提出要如何改進或補強的前瞻性做法,,才能突顯出其在政策規(guī)劃上的能力,。基于此,,若國民黨態(tài)度轉向,,愿重回朝野協(xié)商共識、逐條審議表決的話,,民進黨也應拋棄肢體抗爭的老梗,,共同尋求在體制內解決服貿爭議。
總之,,若政治人物及政黨能跳脫“占領紅利”的思維來看服貿爭議,,各退一步來理性討論攸關與臺灣未來相關的所有法案,對臺灣才是好事,;畢竟民主應該是門妥協(xié)的藝術,,動不動就兵戎相見,只能證明臺灣的民主還有學分要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