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 述評:東方風勁,,揚帆新時代 新華社記者葉書宏 張偉 5月5日,是“千年思想家”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日,。 誕生于19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其強大的生命力延續(xù)至今,,其強大的影響力傳遍世界,。 當前,西方社會危機頻現,,亂象不斷,;而在世界東方,中國的社會主義實踐則在不斷佐證和展示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生命力,。中國的歷史性成就,,讓世界對馬克思的紀念變得更加意義非凡。 馬克思以悲天憫人的情懷,、洞悉世事的智慧,、科學精辟的預言,為無產階級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為人類謀求幸福指明了方向,。 1825年,英國爆發(fā)資本主義世界第一次經濟危機,,引發(fā)席卷歐洲的工人運動,。 “極度貧富分化和窮人的艱難處境讓馬克思開始思考社會公平正義的哲學命題?!瘪R克思故居紀念館館長伊麗莎白·諾伊說,。 《馬克思傳》作者弗·梅林這樣論述馬克思的“初心”:不倦追求真理源于馬克思內心對人民最深厚的情感,就像他自己說的,,他不能背對“苦難的人間”,。 馬克思在現實中尋找出路,。他通過對經濟關系的解析,揭開了剩余價值的秘密,,挖掘出隱藏在資本主義制度中的痼疾,。 恩格斯評價說:“正像達爾文發(fā)現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馬克思發(fā)現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發(fā)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guī)律,?!?/p>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正式發(fā)表,,第一次全面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理,,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宣言》一經問世,,就在實踐上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深刻改變了人類歷史進程,。 馬克思的偉大發(fā)現,,使社會主義由空想成為科學,從思想上引領了無產階級乃至全人類追求自由解放的偉大事業(yè),。 工業(yè)革命以來,,資本主義雖有改良卻無法克服其內在矛盾而陷入周期性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再次佐證了馬克思“兩個必然”的科學論斷,。 席卷歐洲大陸的抗議示威、直指1%富人階層的“占領華爾街”運動……英國《每日電訊報》評論:“下層階級爆發(fā)了,,騷亂者產生的原因是正在衰落的國家,,和完全忽視這群人的冷漠的政治階層?!?/p> “1%的人擁有,,1%的人統(tǒng)治,1%的人享受,?!边@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施蒂格利茨對美國社會現狀的總結。美國經濟學家魯比尼則坦言,,這樣的問題,,“馬克思100多年前已經預測到了”,。 經濟停滯、難民問題,、選舉困局……西方各種亂象預示著,,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再次集中爆發(fā)。 危機的沖擊波,,讓西方的道德,、制度和理論優(yōu)越感面臨挑戰(zhàn),曾鼓吹“歷史終結論”的美國學者福山也不得不承認,,“美式資本主義跌下了神壇”,。 在西方,不少人重新想起了馬克思,,“馬克思熱”再度掀起:《資本論》重新暢銷,,偉人現身熒屏。電影《年輕的卡爾·馬克思》讓柏林電影節(jié)主席迪科斯里克感慨“正當其時”,。 500年來,,社會主義從空想走向科學,雖經歷波折,,卻最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功向世界宣告,,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馬克思主義火種傳入中國,。中國先進分子高舉真理火炬,成立了為共產主義而奮斗的中國共產黨,。從此,,中國人民在精神上找到了主心骨,中國發(fā)展在方向上找到了定盤星,。 中國共產黨學習運用《共產黨宣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進人民福祉,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全面進步,。 從一窮二白,到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從科技落后到“天宮”上天、“蛟龍”入海……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fā)達國家?guī)装倌甑臍v程,,創(chuàng)造了世界發(fā)展的中國奇跡,。 百年滄桑巨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釋放出改造世界的偉力,。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成為《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 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勝利召開,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成為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歷史性成就,,有力打破了“西方制度優(yōu)越論”神話,為發(fā)展中國家實現繁榮富強提供了新路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勝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勝利。用埃及經濟思想家塞米爾·阿明的話說,,今日中國,正是馬克思主義強大生命力和廣泛影響力的現實寫照,。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