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購物平臺、網站推出用戶“用后感”筆記分享功能,,便于其他用戶在對某產品持觀望態(tài)度時參考,。但據調查,隨著“測評筆記”越來越受歡迎,,一些人利用小紅書,、大眾點評等多個購物、生活玩樂平臺中的產品體驗功能成為“職業(yè)寫手”,,通過“用后感”制造“網紅”商品,。不過有很多“商品”,這些“寫手”都不曾用過,。 “測評筆記”催生“職業(yè)寫手”,,如同網購評分機制產生“職業(yè)炒信”、網紅餐飲店帶動“排隊經濟”,,本質上都是網絡虛擬特質的延伸產物,。如今,網友越來越依賴網絡進行餐飲,、購物等消費活動,,而由于網絡交易的不透明性,購物者事前無法親自接觸商品,,也不能零距離體驗服務,,所憑依的僅僅是網頁上抽象、模糊的“用戶評價”,。在過去一段時期,,用戶評價被簡單分為優(yōu)、良、中,、差等標準,,曾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起到重要引導作用,但隨著“刷單炒信”等“注水”行為的介入,,一些網站或平臺的評分可信度下降,,由此產生了“測評筆記”等新玩法。比較來說,,“測評筆記”內容更主觀,、形式更豐富,甚至按照“真實程度”來標記價格,,因而更難被平臺發(fā)現(xiàn),,也更容易對消費者形成誘導。 縱觀市面上流行的“測評筆記”,,主要分為幾種:一是普通用戶賬號發(fā)表“使用感受”,;二是通過“大V”在APP平臺上代寫、代發(fā),,從而擴大產品知名度,;三是利用一些有影響力的自媒體發(fā)文炒作,把產品推成“網紅”,。觀察它們與傳統(tǒng)量化測評機制的差異,,一個重要特點是“陣地轉移”,即發(fā)表用戶感受從傳統(tǒng)的購物頁面上,,挪移到一些獨立測評APP,、微信、微博自媒體上,,特別是通過一些內容自媒體營銷,,使其達成“深度嵌入”的效果。很多人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存在一種“廣告和內容不分”的趨勢,,比如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的一些文章,,如果不仔細辨別,,就很難發(fā)現(xiàn)它帶有推介性質。這種“軟文式營銷”的形式,,一般源于自媒體沒有把寫文和經營分開,,也很難把控自己的利益沖動。更有甚者,,一些“大V”“網紅”等測評自媒體動輒報價上百萬,,和廣告方形成深度媾和。對這樣的一些測評平臺或機構,真能指望它們客觀,、獨立而有公信力嗎,? 對測評平臺和機構來說,雖然徹底防住“職業(yè)寫手”有難度,,但依然可以通過一些手段來控制,。比如一些網友自主發(fā)表測評意見的平臺,可以通過賬號管控來提高真實度,,不僅對用戶賬號進行實名制驗證,,將“廣告寫手”列入黑名單,同時也要加強用戶意見權重,,增加消費者投訴,、舉報機制。對一些以廣告營銷為生的自媒體,,則要明確廣告嵌入的一般規(guī)范,,尤其是借鑒主流媒體經驗,對它們進行規(guī)范引導,,督促對廣告進行明確標識,。同時,不要忽視消費者的決定性作用,。他們在購買前或容易受“測評筆記”的誘導,,但一個產品好不好,最終還是由真實的用戶體驗決定,。假使消費者認為測評報告名不副實,,損折的恰恰是相關平臺和機構的公信力。反過來,,一個測評機制要樹立“可信度”,,就應該在“真實度”上多下功夫。 一系列“刷單炒信”“排隊購物”“測評筆記”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提醒人們消費背后存在著虛假營銷,。互聯(lián)網消費并非陽春白雪,,有時候也需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一些表面繁榮所欺騙。 |
相關閱讀:
- [ 08-22]互聯(lián)網法院需技術與法律雙輪驅動
- [ 08-09]互聯(lián)網+政務,,該多些“刷臉證明我是我”
- [ 08-01]對“互聯(lián)網+偽造公章”必須嚴厲懲戒
- [ 07-11]誤入賭博坑,,互聯(lián)網產業(yè)鏈不能如此裸奔
- [ 07-06]以用戶思維做好“互聯(lián)網+政務”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