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為一睹最高學府的風采,,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常頂著烈日,,排隊幾個小時才能進入清華北大校園,。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在清華、北大校園附近,,集結了一批五花八門幫助游客“偷渡”進校園的商家,,他們自稱收取數(shù)十元費用,即可讓游客不用排隊就能入校園,。對此,,學校保安表示無奈,只能憑借經驗攔截“偷渡客”,。在自稱“花錢能幫游客進校園”的商家中,,有快遞員駕著快遞車出現(xiàn)在其中。8月4日,,記者在清華大學門口,,目睹了一輛快遞三輪車內,藏進4人試圖混進校園,,但最終被學校保安識破,。(8月6日《北京青年報》) 本來,大學游,,是大學向社會開放資源,,參觀者(主要是在讀學生)了解大學、體驗大學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很顯然,,目前的大學游,變?yōu)榱司包c游,,還成為一些機構的商機,。參觀大學者并沒有真正去感受大學學習生活,而這樣的大學游,,也增加了大學的管理,、維護成本,沖擊大學的日常生活秩序,。對于這樣的大學游,,需要進行規(guī)范治理。 大學游,,總體來說,,大致有三種層次。最低層次的大學游,,就是到大學“到此一游”,,走馬觀花,在標志性建筑,、景點前拍照留影,;稍高層次的大學游,,是除了參觀校園建筑、景觀之外,,還參觀開放實驗室,、博物館等,更深入了解大學,;而深度的大學游,,則要在大學里學習生活一段時間,聽教授上課,,做實驗,、聽報告。 目前,,國內大學游和出國的海外游學,,大多停留在第一層次。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在于社會存在旺盛的大學游需求,,商業(yè)機構看準其中的商機。但是,,大學就是開放校園,,讓游客參觀,都接待不過來,,更不用說開放實驗室,、博物館,給學生做講座,、報告了,。 稍高層次的大學游和深度的大學游,基本上只能由大學主導(帶有明顯招生意圖的大學夏令營,、冬令營等),,或是與大學有合作關系的教育機構進行設計。國內學生出國游學,,家長和參加的學生,,其實都希望深度游學,也相信組織的機構,,和國外學校已經洽談好,。但是,國外學校接待能力也有限,,不是所有游學團都會接待,,因此,真正深度游學的很少,游而不學的居多,,這也是國外游學飽受詬病之處。 從現(xiàn)實情況看,,我國國內大學游,,很大部分會是景點游。在這方面,,國內高校和國外高校還有所不同,,國外高校的校園大多是開放的,沒有圍墻,,參觀比較方便,。而國內高校是有圍墻的,因此,,接待參觀,,就有安全管理和維護成本問題。解決這一問題,,思路無非有二,。一是破除學校的圍墻,把學校和社區(qū)打通,,把學校變?yōu)樯鐓^(qū)的一部分,,學校的公共資源可以和社區(qū)充分共享。這一思路,,多年來一直有不少學者提出,,可是,拆掉大學圍墻,,開放校園,,面臨很大的現(xiàn)實阻力,高校管理者擔心一旦拆掉大學圍墻,,校園的寧靜將被打破,,安全問題會增多,就是目前有圍墻,,假期接待游客,,都不堪重負,拆掉圍墻那不更亂,。 二是在有圍墻的情況下,,將大學作為一個景點(景區(qū))進行開放。簡單地說,,就是既然目前大學游已經變?yōu)榫包c游,,那不妨將其建設為一個向社會開放的景點,增加景點接待、服務功能,,其中,,參觀實驗室、博物館等,,也可作為參觀景點的一個體驗項目,。 當然,對此,,社會輿論肯定會有爭議,,大學怎么就變?yōu)榱司包c了?大學變?yōu)榫包c,,不是說就按景點收門票,,這要由政府部門和高校,在聽取師生和社會公眾意見的基礎上共同決定,,一種是由政府撥款解決按景點開放的管理,、維護費用,就如一些公園免費開放一樣,;一種是學校景點按管理,、維護費用準成本收費,也把收費作為調控人流的一種方式(就如有的高校提供收費停車場一樣,,既可讓社會車輛進入校園,,也可通過收費控制車輛進入);再就是根據(jù)景點的接待能力,,提前在網上預約獲得免費參觀門票,,納入規(guī)范管理。 在筆者看來,,根據(jù)目前大學游的現(xiàn)實情況,,政府部門和高校,在廣泛聽取師生和社會公眾意見的基礎上,,進行校園怎樣開放的民主決策,,其實是大學最重要的“開放”,建立開放的學校管理決策機制,。按照這種決策方式,,有的高校不熱門,校園可以不受任何限制開放,,而且,,學校可以把部分實驗室,、博物館也向游客開放,;有的高校太熱門,則需要按景區(qū)管理、規(guī)劃,。這是處理大學游供求矛盾,,平衡各方利益和需求的選擇。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